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活力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石微微
[导读] 摘要: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 艺,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 品和服务质量的过程。
        阜新市产业技术创新推广中心(阜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辽宁阜新
        摘要: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 艺,采用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 品和服务质量的过程。创新可以是体制创新、制度创 新,也可以是理论创新或更具体的技术创新。科技创 新是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原动力,是强国兴企之 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本,也是企业健康发展之本。 因此,如何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谋求长远健康发展, 是企业当下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活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活力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藩篱,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1科技治理体系的发展
        当前科技对于经济社会和公众的影响趋复杂化,科技活动也已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科技治理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体现在,通过制度体系和机制的建立,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充分激活创新主体的活力,共同推动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创新系统是政府与市场机制协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因此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和多部门协调的网络化治理体系,可有效协同政府、市场、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总体,在公共治理理念的理论框架下,科技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体系机制的高效化,具体表现在:(1)完善科技治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创新全覆盖;(2)协调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科技公共治理,形成以行政主体为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治理体系结构,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及对创新系统的全覆盖;(3)科技决策和治理过程中加强法治化、科学化、公开化和民主化建设,推进各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在科技决策中更多体现各主体诉求。其中,法律与制度体系的形成是推进实现科技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发展总体跟随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步伐推进,但同时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较多挑战,重点体现在:一是推动科技创新系统中多元化主体的发展及其通过参与治理形成较为优化完善的科技治理体系结构;二是构建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完善治理规则,实现科技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三是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决策与实施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科技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2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效
        (1)建立并完善企业科技奖励奖项设置。根据企业 自身特色和科技研发需要,设立诸如科技贡献奖、基础 研究奖、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同时,进一步提高科技奖 励标准,让科技创新贡献突出的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 (2)建立并完善企业科技奖励评审机制。参照国 家和行业科技奖励评审程序,优化企业科技奖励各奖 项的等级设置,完善各奖项的评价标准,设立企业科 技奖励评审委员会成员,并提高评审的权威性,努力 实现精准奖励。建立科技奖励评审系统,进一步提高 评审工作效率。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效的组织和实施。组织 编制未来 3~5 年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规划,统筹安 排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开拓、市场需求调研、成果培 育、知识产权申报、转化实施、创效奖励申报等工作。


        3汲取更多优质创新资源
        要立足市场,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的导向作用,让技术作为一种市场要素自由流通,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让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联系得更为紧密。促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必须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都应担负起各自职责,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科技需求,在自由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避免出现大量重复、低质量、缺乏转化价值的成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将自身封闭于世界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开放是世界潮流,必须坚持开放,并在开放的环境下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一直是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也一直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水平进步的重要基础。实践充分证明,无论什么时候,自主创新始终是安身立命之本,开放合作则是强本之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一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存在不小差距。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断扩大开放,才能为科技创新点燃加速引擎,才能不断缩短差距。我区创新资源稀缺,更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善于“借力发展”“借梯登高”,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双轮加速驱动下,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4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中治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府治理决策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而科学化的国家治理决策又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平台,为政府治理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平台基础。政府依靠科技创新体系这一平台基础,通过对海量、动态、高速增长、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分析、整合、运用,快速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形成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从而提高国家治理决策的准确性、完备性和科学性。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破除束缚创新的利益藩篱、机制壁垒,构建起、维护好支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还必须发挥人才资源这一巨大优势,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解放创新主力军的手脚,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从事相关科技工作。
        结束语
        创新能力就是在保持和发挥老平台原有特色的同时,拓展研究领域,提高实力地位,建设国家级的研究基地、试验基地,创建国家陶瓷标准鉴定中心和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交流中心。科技强则产业兴,这是一条硬道理。既然方向已经明确,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沿着既定目标,积极作为、敢想敢干、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赵正国.切实注重科技自身发展适时更新成果转化观念——关于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两点思考[J].今日科苑,2019(12):15-24.
        [2]谢忠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N].贵州日报,2019-12-18(013).
        [3]王大南.破除机制体制障碍高质量建设创新型省份[N].科技日报,2019-12-18(001).
        [4]许强.用制度创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N].北京日报,2019-12-09(014).
        [5]王秦.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科技治理效能[J].群众,2019(23):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