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之下朔校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情况调查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宋瑜琪 侯翰林 柴凯丹 王英杰 田光辉
[导读] 摘要:庚子鼠年,疫情突袭,全民战“疫”。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山西朔州  036000
        摘要:庚子鼠年,疫情突袭,全民战“疫”。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与各行各业奋战在一线的英雄并肩战斗,共同应对这场疫情“大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疫情防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疫情防控工作有机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对此,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体调查得到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分析疫情防控之下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情况。
        关键词: 学习通  问卷设计   思政抗疫
        前言:大灾见大爱,大爱显担当。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抗击疫情的精神源动力。思政课教师在这次举国战“疫”课堂上,要带领大学生从教材走向现实,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串联起一个个战“疫”先进事迹,战“疫”英雄故事和战“疫”感人事例,向大学生唱响了爱国主义之歌,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
        一、在线教学情况
        1.学生对网络教学整体评价
        从网络教学整体评价上来看,学生最满意的三个方面是教学态度(85.8%),教学资源(75.4%)和教学内容(43.2%)。对授课平台和教学互动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33.0%和29.7%)。具体见图9。
        2.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
        问卷结果显示,“共享屏幕PPT+语音直播”是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方式(41%)。相较于直播而言,学生对录播形式的课程喜爱度较低,无论是自行录制课程(15%)还是使用各平台上成熟的MOOC(19.1%)。具体情况见图10。交叉分析显示,学生对授课形式的喜好与年级、使用何种设备学习没有明显相关性(数据未展示)。
        3. 在线教学的改进建议(多选)
        “直播课程自动录制,学生可反复回看”、“整合平台,尽可能集中使用1-2种在线教学平台”和“提高在线课程标准,规范语音、视频清晰度”是学生选择较多的建议,分别占比66.8%、57.4%和39.3%。选择“其他”的学生,基本都是对既有选项内容的补充延展,仅有个别同学建议“提高网络教学资料的生动性和丰富程度”。
        4. 后期如何开展网络教学
        对于后期如何开展网络教学,大多数学生(66%)认为“还是以教室课堂教学为主,在线教学为辅”,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在线教学课程门数”(33.7%)和“加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覆盖面”(33.5%)。
        将认为“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生与其在线学习效果自评比较分析,发现无论在校学习效果好坏,选择该项的比例均超过一半,但比例有所差异,网络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选择比例稍低(51.7%)。
        二、问题反馈
        经过对问题答案的仔细梳理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中,58.2%的学生表示目前的在线学习都很顺利,没有遇到困难。而遇到问题的学生中,相对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线学习是学生遇到问题最多的环节(72.3%)。反映“网络卡顿、声音与图像不清晰”的占比最高(35.5%),部分学生表示教学互动较少(9.2%),小部分学生对教学平台使用不熟悉(5.8%)、课程预习材料不充分(5.6%)。
        三、建议
        3.1加强法律在学习过程中的贯彻连续性
        思政课教师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应对疫情的出台的相关法律,解读好教育部有关学生工作的相关法律部署,深刻体会疫情中守护民生保障线的相关措施等细节性法律法规条文。另一方面更要向大学生传递这些法律条文背后的法治精神与中国疫情防控的法治化水平、凸显法治社会里人民主体地位宗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核心价值与精神。


        3.2以理释疫,打破歪理邪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此次疫情与国家发展中任何一个特殊时期一样,每每出现重大的、特殊的、突发的事件,定有豪言壮语,却也不乏歪理邪说。对此,思政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故对朔校疫情防控阶段学生思政课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得尤其重要。
        3.3加强智能技术对学习过程的数据挖掘,实现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的教学服务精准推送线上教育平台应加强Al大数据和语音识别、自适应等功能与平台适配的开发,通过分析用户在学习资料的获取习惯、课堂学习的沟通互动、核心重难点的掌握情况等各方面数据,为用户精准搭配贴合其真正需求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一人一课表”、“一人一方案”,将教师从低效重复的内容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引导教师根据系统分析结果精准施教,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获得感。
        3.4普及爱国知识
        我们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让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为之骄傲,我们取得了更多的成就,一带一路促进了很多地区的发展,深潜海洋,探索深海的奥秘所在,足迹踏遍了更多的地方,航天航空也位居在世界的前排。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稳定运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中期驻留、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我们取得的成就一直在进步着,刷新着,显示着我们的中国力量。“蛟龙号”7000米的深度让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的未知,“墨子号”让我们不再与其他国家比肩同行,我们成了国际同行的标杆,终于也变成了领跑者。
        我们的国家,正在不断地变强。
        那些驰援武汉的中国力量,那些深入人心的中国温暖。各个省份驰援武汉的医疗人员,都让我们为之感到钦佩和温暖。之前白衣天使对我来说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是有点遥远,这次每每看到电视上报道的他们,我都觉得十分感动。他们脸上戴口罩和防护镜留下的深深伤痕,他们家里为他们担忧的家人,他们没日没夜地和病毒斗争,他们悉心照顾每一个病人。他们也是父母,也是儿女,他们中的有些人也还是刚工作不久,但是在疫情来临地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奋战在前线,为我们阻挡了风雨。每每看到这样的一群人,都几欲落泪。
        “所以英雄这个称号,并不单单属于那些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人,事实上,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
        所有在风雨里奔波的志愿者,所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所有医护人员,所有关注着疫情,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力量的人,都是英雄。
        风雨终有一天会结束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会永远记得。希望你也是。
        3.5重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有很好的作用。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
        3.6普及网络知识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大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结语:综上,从此次抗击疫情里我们主要分析出线上教育的一些问题。中华民族拥有千年历史,历经千年风霜,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这精神世代巩固延续,传递至今。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延续至今而不灭,主要源于我们辉煌灿烂的文明永未断绝、中华民族绵延不断;还源于近代中国人民挽救危局的伟大奉献;还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
        参考文献
        [1]肖俊洪.在线学习面面观 ——《在线学习:学生体验》评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0,(8):62-68.
        [2]万昆,郑旭东,任友群.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好了吗?——后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与智能技术应用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3):10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