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生产管理实践研究—以中车齐齐哈尔分公司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期   作者:张树斌
[导读] 摘要:本文根据中车齐齐哈尔分公司作为实际案例,结合现阶段铁路生产的现状和生产背景作为研究基础,根据货车生产管理特点以及包含:生产计划、管控制度、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应用手段进行综合探索,总结出现阶段货车生产管理对于中车集团发展的重要性。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本文根据中车齐齐哈尔分公司作为实际案例,结合现阶段铁路生产的现状和生产背景作为研究基础,根据货车生产管理特点以及包含:生产计划、管控制度、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应用手段进行综合探索,总结出现阶段货车生产管理对于中车集团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铁路货车生产管理;生产管控制度;信息化管理;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本三十一亿左右,是我国铁路货车重要的生产基地,公司主要依靠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大连四个制造基地进行生产,企业总体占地面积大约三百三十二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企业。
        一、研究实例背景
        一百多年前,人们为了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而开始采用泰勒科学管理法,泰勒管理法中精细的分工方式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有效提高了当时的生产效率,以至于泰勒管理法一直被众多企业沿用至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壮大,过于精细的岗位划分和岗位规范不仅固化了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进程。企业自身为了更好的发展,追求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同样重要,如果一味的只是追求标准化,会大大限制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本文以中车齐齐哈尔分公司作为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研究背景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是我国国有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国铁路货车核心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铁路货车企业,主要负责铁路货车、铁路起重机的设计和制造,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铁路货车出口基地。公司是我国重点扶持的高等创新技术型公司,其具备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可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依托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了铁路货车重载快捷两大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以七十吨级通用货车、八十吨级重载货车,主导了铁路货车三次升级换代,开辟了中国铁路快捷重载运输新纪元[1]。
        二、铁路货车生产管理实际应用
        (一)货车生产管理特点
        生产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根本,因此提高生产效率是发展的重点。现阶段我国铁路货车生产始终坚持推进货车生产力、提升管理能力为发展核心,以此加其适应当代市场发展的综合实力,并且推行先进的生产方式是针对传统流水线生产模式有效的改革手段之一,也是现今实现铁路多元化的迫切需求,是铁路企业加强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的有效保障。
        (二)实际应用背景
        根据铁路货车生产实际的生产需求,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根据产品与生产车间在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进行详细的定位和分析,从而凝练车间生产技术的核心点,以加强铁路货车生产的综合能力。
        第一,技术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坚持创新生产技术,并且持续提高铁路货车转向架技术的领先优势,以此抢占我国铁路货车在世界的地位。其中生产车间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柔和性组装技术、自动化焊接技术以及智能化监测技术等逐渐提高转向架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第二,由于我国在世界的地位逐渐升高,为了提升产品的总体品质,公司积极打造了ZK1型转向架,以此扩大我国在世界铁路生产的总体占有比率[2]。
        (三)铁路货车生产内涵
        普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两种:订单生产和产能生产。订单生产可以保障用户来源和产品资源有机结合,最大程度降低库存的占用,但是订单生产受到客户和资源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果一段时间内客户数量和资源有较大波动,会导致公司生产设备和人员的闲置。

产能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用设备和人员,可以尽可能满足顾客短期或者临时出现的供货需求,但是利用产能生产的方式必然导致货物积压,造成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不良影响。根据以上两种生产方式公司管理人员需要找寻最优化的生产模式,所谓最优生产就是平衡生产和产品库存的关系,因此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引进全员设备管理技术,以“减少停台时间、提高利用率、保证完好率”为目标,贯彻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修理的全员设备保障,并以三级巡检制度、预检预修管理等为手段,强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使设备管理水平和全员参与管理设备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1.精准的生产计划
        想要保障铁路生产管理达到平衡状态,就需要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保障公司正常运转的核心,是公司实现计划内应该完成的产品种类、品质以及产量等相关生产任务和生产速度的总体计划安排,是产量供应、产品质量、产品销售以及产品运输的核心纽带。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在安排产品生产计划之前需要充分的把控生产能力、原料数量、现有产品数量、人员生产能力以及外部协调能力等相关因素,在综合评估数据和生产风险系数之后方能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2.建立生产管控制度
        生产的管控制度是一种综合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要求,减少资源浪费为最终目的,常见的生产管控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在日常的铁路生产中,产品的数量除了需要根据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以外,还需要根据库存周期性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保障生产数量满足正常运转需求的情况下避免浪费。
        第二,在铁路生产中除了需要保证生产数量的合理性,还需要把控生产速度,针对于具有周期性销售能力的产品,生产时需要考虑到生产期、产品总体需求量等因素,以此保障生产数量和速度的平衡。
        第三,在日常的车间生产中,工作人员需要持续不断的运输和加工原材料,才能保持生产的正常运转,如果生产期间出现了原材料缺货和供应量过大等情况会严重的影响整体生产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速度,导致产品因原材料的不足或偏颇发生滞留现象。因此在公司实际的生产管控制度中,除了需要严格把控生产数量和时间,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原材料的管控,以保障生产流程的正常开展[3]。
                3.实行信息化管理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为铁路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中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生产模式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原料采购管理、产品销售管理、产品生产管理、现有库存管理、成本把控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推进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日常生产中详尽的信息数据,还最大限度提升了生产成本的管控。因此企业想要制定合理的生产制度就必须结合信息化技术,运用现有的信息化相关资源,以此全面提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中车齐齐哈尔公司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提升了总体生产效率,还完善了企业内部生产的总体架构,保障产品生产后的经济性和准确性。依靠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减少产品生产中无用的生产工序,使得原料尽快得以流动,按着生产需求进入生产状态,提升公司内部的总体工作效率。
        结束语:
        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铁路货车生产系统中自主研发计划的实行,良好的生产模式可以使得每个岗位充满活力,从而改变企业员工固化的工作思维,实现了管理高效、岗位规范、成本把控等相关企业优势,最终有效发挥了企业经济能力,促进各个岗位生产模式的转化,增加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凌艳路, 孙国强, 蒋鹏. 铁路货车中型锻件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J]. 锻压技术, 2016, 041(005):151-154.
        [2]张晓栋. 基于铁路货运大数据的重车车流推算关键技术研究[D]. 2019.
        [3]李丹凝. 重载化背景下铁路货车最佳经济年限分析研究[J]. 铁道货运, 2019, 037(005):44-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