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水土保持局 巴东县 444300
摘要:金银花,正名为忍冬、灰毡毛忍冬。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克服了土壤、温度、海拔、灌溉、劳力、地域、肥力、保持期短等农业种植业做不大的限制,顺应市场需求,随着优良品种的不断涌现,将拉动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充,强大的蓄水、保土、抗蚀的生态功能,可以起到遏制水土流失的作用。金银花的种植推广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稳定了农村的经济和就业,带动乡村振兴目标快速实现,实现了乡村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金银花;市场;推广
忍冬主产地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河北巨鹿等地,灰毡毛忍冬主产地为重庆的秀山、彭水,湖南隆回、溆浦,四川南江、通江等地。花期4~6月,五出,微香,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土生长最佳。山东、河南、河北、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金银花人工种植面积较大。
金银花市场需求表现在药用,饮用、美容、减肥和保健养生,抗疫抗病毒,民族中医药,乡村振兴,旅游观光,养殖业、减轻劳动强度,国土空间绿化美化,水土保持等众多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
1 过去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
1.1产业发展限制
一是传统种植业受县域经济产业支持,冲击其它产业的介入;二是行政领导决策限制了其它产业发展;三是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压制了新生产业的催生。
1.2品种自身缺陷
一是有效采摘时间短、劳力成本高,商品率低;二是老品种花苞小、产量低、质量差;三是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
1.3市场需求制约因素多
一是非种植业收入增加;二是栽培技术不规范;三是加工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四是市场开发滞后;五是化学合成药品冲出了植物中草药;六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七是高等教育自主办学,忽略了民族中医药学设置比例;八是驯化种植标准化低,市场逐渐萎缩。
1.4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良种选育工作相对滞后;二是生产加工联系不紧密,产业链不完整;三是科技投资不够,终端产品开发不足;四是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影响了产品质量安全。
2 新时代市场前景分析
2.1药用市场从古至今亘古未变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对其就有一定的认识;公元五世纪,人们开始用其茎叶入药;《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病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本草纲目》中说它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称其既是“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之良药,又为“消肿散毒、治疮之良剂”,并做出了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久服轻身长寿的结论。
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据统计,全国有1/3以上的中医处方用到金银花,含有金银花的中成药达200多种,如银翘解毒丸、银黄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脉络宁、清开灵等素有“中药抗生素”,“绿色抗生素”之美称。
2.2美容减肥保健养生潜力巨大
现阶段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肥胖症等吃出来的病层出不穷,刺激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经研究,金银花氨基酸含量在8%左右,并且种类齐全,水溶性糖含量在18%以上,还含有锰、铬、镍、铜、锌、钴、硅、铁等人体必需元素。随着不断的开发新用途,金银花的保健价值也凸显了出来,由单一的中草药逐步向茶叶、饮料,食品和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发展。金银花的原花冲之代茶,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夏秋服用金银花茶,既能防署降温、降脂减肥、养颜美容,又能清热解毒、百病不生,是现代人保健养生和防疫防病的绝好佳。
2.3全球抗击新型病毒脱颖而出
金银花是疫情防治的重要品种,金银花被国家卫生部列为治疗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首选药物。金银花还能解除无机或有机毒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如农药中的有机磷中毒、菌类中毒等。在2003年sars病毒、2019新冠状病毒的治疗中,更是彰显了他在抗病毒中的强大威力。
2.4引领民族中医药发展战略
2016年,国务院下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纲要从概况、基本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指明未来15年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国家战略、领导关怀、市场需求、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中医药和西医药的融合发展,诸多方面均给中医药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金银花作为国务院确定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世界金银花产量仅为需求量的20%左右,买方市场的巨大需求,金银花价格的持续走高,必将刺激种植业规模的扩大,民族中医药发展战略必将引领金银花市场的繁荣。
2.5为乡村振兴事业助力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5个方面,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切入点,将金银花打造为种植产业,发展金银花“种植+加工+市场”模式,种植区的产业发展、职业技能、生态保护等将得到全面提升,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乡村振兴必将在短期内梦想成真。
2.6全域旅游观光添新彩
鲜花对于南方春游踏青人来说也是弥足珍贵,每到初夏,漫山遍野金银花含蕊竞放,婀娜多姿而又典雅高贵,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嗡嗡蜜蜂,彩蝶翻飞。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浑然一体,好不和谐。当采摘季节来临,人们游动于花海中,自然和谐,天人合一。金银花为乡村旅游、山区旅游、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景点、看点和打卡点。
2.7减轻留守人员劳动强度
妇女、小孩、学生、老人等是现在农村的主要留守人员,他们是耕地的播种者,承受着超强度劳动,吃苦耐劳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金银花种植主要包括采摘和日常管理,但鲜花采摘是最忙的环节,改良后的品种集中采摘时间也就8-10天左右,妇女、小孩、学生、老人等都能派上用场,非劳动力、半劳动力均可,大大缓解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日常管理也就是中耕除草和施肥,相对粮食种植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小孩、学生从事农业劳动,扩展了教育学习链条,同时在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珍惜劳动成果,传承中华民族勤劳的优良作风。种植金银花后,减轻了留守人员劳动强度,无收入人群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存在感、成就感、独立感油然而生,缓解了种植区社会矛盾。
2.8养殖业饲料新品
金银花植株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高23%、粗脂肪高47%、粗灰分高21%、粗纤维低50.8%,并且适口性较好,牛、羊等牲畜喜食。除营养物质外,其枝叶也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牛、羊、兔等牲畜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进行生产,用于发展养殖业,不仅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发育,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还能保证肉食的质量。另外,在金银花植株花期,花朵众多,花期较长,气味芬芳,是蜜蜂喜欢采食的植物之一,可作为蜜源植物开展蜜蜂养殖,所酿蜂蜜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2.9绿化美化范围宽广
金银花为多年生藤本植物,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调”。初春叶腋之中又生新叶,青翠如故,碧绿可爱。
春夏着花时节,在叶腋之间生出并蒂白花,姿态优美,形如比翼飞鸟,且气味芬芳、香气浓郁。颜色由白色变为金黄色,黄白色花儿镶嵌在碧绿、纷繁的叶丛之中,很是美丽,有着重要的观赏价值。金银花还是庭院绿化美化的好植物,用于赏花,用以攀附篱垣、花廊、山石等行道绿化点缀,亦可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绿化配置。金银花茎干长势奇特,其柔韧的藤能随意扎成新颖别致的造型,极适用于盆景制作,其情趣古雅,姿态柔媚,是广大盆景爱好者的绝佳品种选择。因此,金银花作为生态绿化、庭院绿化美化、盆景制作等的优良植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强大的市场空间。
2.10高产优质品种有保障
随着金银花需求量的扩大,市场对品质、产量不断增加,突破传统品种产量低、盛花花期短、采花工多等发展劣势,为突破制约因素,迫使人们对品种进行改良,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选育和改良,涌现出了众多优势品种,如山东北花一号、山东九丰一号、湖南湘蕾、陕西金花3号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是花蕾期超长,采摘方便工效高;二是道地正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三是花蕾大,数量多,产量高;四是抗逆性强,直立性好,适应性广;五是产业朝阳,绿色环保,经济收益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2.11产品绿色收益高
因金银花为药用、食用和美容,所以在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中,以有机绿色为主,严禁任何环节使用化学成份管理。一是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二是中耕除草为人工除草,禁用或慎用除草剂,避免农药在土壤和金银花植株中双重残留并逐年积累,一般不用除草剂;三是病虫害防治,采用捕虫灯、捕虫板等物理方法,或用生物方法防治,达到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
种植金银花收益高,一是一次种植,30-40年受益,栽植当年每亩产干花20-30公斤,3-4年进入丰产期,每亩采收金银花干品100-150公斤以上,年收益在万元以上;二是金银花干品常温储藏5年品质不变,市场波动后可选择下阶段出售,与水果、茶叶的短保质期相比,金银花商品率、损耗率、保质率远高于其它农产品,不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
2.12生态效益可借鉴推广
2015年,水利部专家到平邑县考察调研金银花在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效益中的作用。调研组认为,平邑金银花不仅在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发挥了良好而持续的生态效益,而且该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平邑金银花已经成为著名的区域公用品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平邑县探索实践的“互联网+”等很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金银花枝条多,叶子密度大,郁闭快,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株高80cm,4-6层枝条,冠幅80-120 cm,枝条数可达200条,叶片近万个,即使有较强的暴雨,经过叶面的层层截留、拦蓄,减少了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击溅,促进水分渗透,坡面径流时间延长,削减了洪峰,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少和降低。
金银花根系发达,3年生金银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内,须根量占总根量的95.7%。7年生金银花根系主要分布在60cm以上,根系疏松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况,加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5年生金银花地块土壤浸蚀量已减少为无明显流失。
2.13技术线路成熟无障碍
金银花种植主产区通过多年人工栽培,归纳整理出整地、苗木定植、栽植模式、施肥、浇水排水、中耕除草、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鲜花采摘、鲜花干燥、干花储藏保管等方面诸多先进经验,引进良种金银花本地栽培,原产地技术人员无偿指导,包教、包会、包产品回收,技术线路成熟无障碍,投资风险小。
2.14水土保持新起点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3大类,治理措施中主要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2个方面来实施。现阶段,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专项工程有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虽林草措施虽占据半壁江山,但工程治理远大于生物治理措施和投资。结果是单位面积投资大、治理速度慢、经济效益差、群众认可度低、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新时代,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克服治理中的弊端,打造绿色、环保、旅游、产业、省力、扶贫、经济、社会等多重元素相融合的治理措施,才能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契合,扩大受益覆盖面,获得项目区更多群众真正拥护和支持。选择好的植物品种,大力推广经济林、植物护埂、植物篱等生物治理措施,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显著,才是当前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选择的必由之路。
3 推广对策
3.1学习借鉴成功案例
平邑县地处山东南部,临沂市西部,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65万亩左右,主栽品种为“忍冬”,丰产品种“北花一号”,年干花产量1.8万吨。
隆回县位于湖南中部偏西南,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主栽品种为“灰毡毛忍冬”,丰产品种“湘蕾”,年干花产量1.1万吨。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边陲,地处武陵山用腹地的渝、黔、湘3省市结合部,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30.1万亩左右,主栽品种为“灰毡毛忍冬”,丰产品种“渝蕾一号”,年干花产量0.9万吨。
3.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3.2.1成立专业机构
组建农业、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科协、人社、教育等为成员的金银花专业发展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才,从苗木开发、培育、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进行指导、帮助、协调、扶持、招商,并指导商会与各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3.2.2加大宣传
一是成功案例宣传;二是市场需求宣传;三是单位面积经济收入宣传;四是国家政策宣传。
3.2.3资金投入
一是苗木投入,金银花是一次栽植多年受益,首期苗木投入,可采用政策扶持,以苗代补等政策;二是设备投入,南方烘干需干燥设备,可采用加工点集中收购烘干模式,同时还可保证质量;三是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可利用现有的职业培训资源,达到提高种植户职业技能。
3.3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
专业种植区均是按照 “互联网+”等创新发展模式成立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苗木开发、培育、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带动企业、农户,推动网络销售,促进企业发展,达到农户增收。山东平邑、湖南隆回、重庆秀山都是以专业合作为市场主体,带动千家万户走进小康之路。
3.4加大横向联系
一是与周边专业合作社联系;二是与制药企业联系;三是与金银花开发企业联系;四是与全国主产区联系。
3.5加大科技支撑
一是与高等院校合作;二是与省、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三是与种植主产区合作;四是与产品使用大户合作。
4 结论
金银花用药历史悠久,现在金银花仍然在中药临床中的使用量很大,同时开发出了美容、饮料、日化用品、饲料等,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涌现了山东、河南、陕西、河北、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大面积种植,科学栽培,综合开发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金银花产业。
金银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栽培方法简单、种植效益较高,适宜大面积、高差大、广范围推广,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球抗疫、引领民族中医药、乡村振兴、旅游观光、养殖业饲料、绿化美化、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其强大作用,实现产量、产值在国际市场份额。
金银花产业符合国家生态、产业发展战略,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学习借鉴成功案例、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大横向联系和科技支撑,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完善、延长金银花产业链,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吉华,金银花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生态学杂志,1997.16(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