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孙涛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孙涛 周勇
[导读]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检验证明,风险预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提高铁路运输公司尤其是矿区铁路的安全管理水平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对待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偏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人们思想观念的问题,也有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问题。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处  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检验证明,风险预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提高铁路运输公司尤其是矿区铁路的安全管理水平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对待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意识偏弱、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人们思想观念的问题,也有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铁路运输除了会影响人们日常出行的安全以及稳定性,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保障我国铁路运输的质量,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以及稳定。但是实际上,我国铁路运输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不仅会使安全事故概率提高,还会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当前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党的十九大以来,铁路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例如,为了加强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关于对部分普速线路实行限速运行的通知》,交通运输部于2020年9月起草《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但是我们在看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铁路安全运输的严峻形式,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①部分铁路职工安全意识有待提升。铁路运输安全离不开广大铁路职工的参与,虽然近年来铁路部门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上取得的较大成绩。但是还有部分铁路职工在安全意识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铁路职工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相对于公路运输而言,铁路运输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低,铁路运输管理人员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就可以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忽视安全隐患的消除工作,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为铁路运输安全埋下隐患。二是铁路职工安全意识不高,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以防控新冠状肺炎疫情为例,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我国已经控制住疫情,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履行职责。②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铁路部门经过体制改革已经实现企业化运营模式,但是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参与,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地方政府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职权,导致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再如,目前铁路部门对于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主要是以安全事故发生率为主,而缺乏对安全隐患的评估,制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③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属于系统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规模越来越大,铁路运输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暴露出沿线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虽然铁路部门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对运输安全管理的常态化监管,导致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缺陷。例如,铁路沿线违建建筑仍然比较多,为铁路运输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2建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策略
        2.1构建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和调整,还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有秩序地推进和落实。尤其是当前,大量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知识的广泛使用,更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状态,进行逐步、有效的完善。

而针对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惯性问题,除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外,更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制定出风险识别和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在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预估和评判,从而让整体管理体系更加细化和学科,比如运“55”技术体系,即5应用和5管理,5应用是运输生产、资源配置、安全管理、基础建设、综合管理这5个板块;5管理是从设备层、控制层、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这5个层次进行管理,从而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2.2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管理
        针对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和救援,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事故档案、救援资源、救援人员培训、事故应急管理等。①事故档案的管理。整理以前出现的事故,包括伤亡事故、没有造成损失的事故,分析事故的原因和机理,并理顺过程,形成专门的事故管理档案,这样在后期救援时,救援人员培训和救援资源配置以及事故的应急管理就会有更多参考资料,使救援更具针对性。②救援人员培训的管理。对事故处理人员培训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其技术水平,提高救援效率。③救援资源的管理。采购救援设备,保养和维修救援设备。合理地布局救援设备,从事故发生地的周边环境、列车特点、事故类型等因素出发,科学地配置救援资源。④事故应急的管理。以第一生命特征和联动调度、救援预案等为基础,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包含日常应急训练活动和事故发生的应急指挥等。
        2.3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成果。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针对这种态势,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在广泛应用这些新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持续加强信息化管理,深化信息系统应用,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适应公司发展形势需要的基础上,以科学为基础,保障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2.4提升铁路运输人员的素质
        要想实现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要将人员的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以培训的方法加强铁路运输人员的的综合素质。将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根植于他们的脑海里,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进而杜绝因一个小环节出错所导致的整体运输工作的停止,不能因一人违章而出现罢工现象。其次,将铁路运输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在铁路运输新员工入职期间,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技能培训,以严格把控其专业水平的高度。再次,关于铁路运输的应急措施的使用,必须要求员工熟悉应急措施的使用规范。最后,在员工考核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要将宣传工作进行到底,可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海报等方式将铁路安全知识进行普及,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传达给千家万户,从而让广大群众的理念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
        结语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铁路运输公司正常运营和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系,虽然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有了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不逃避,认真解决问题,这些阻力就会变成动力,就会变成公司发展壮大的助力剂。
        参考文献:
        [1]吴文忠.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的要义[J].现代职业安全,2017(07).
        [2]李建国.推进铁路运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础分析[J].铁路建筑,2018(09).
        [3]姚振坤.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识别与对策探讨[J].铁道货运,2020,38(06):55-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