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已经获得了极大地进步和创新。强夯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技术,到现阶段依然应用广泛,不仅是由于其施工方便和快捷、施工成本低,也更是由于施工的效果好、质量高,因此才获得广泛的使用。这种基础施工方法主要是用在工程基础作业时的加固施工当中,能够对基础地基起到很好的加固作用,因此称其为强夯法。本文分析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当中的应用。对于这样的湿陷性地基,实际处理过程需要更好的施工技术才能提高其稳定性,所以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施工
引言
强夯法的出现在国内外都有,主要是利用大锤从上到下的冲击力,实现对地基的加固处理,这样可以提升原有地基的强度和密度。在我国北方,这一技术出现的更早,主要是北方农村地区使用这种方法来对房屋土墙进行垒建,建造过程是架模板,然后使用强夯法加固泥土,实现土墙的制作。由于北方的土质较为特殊,所以这一技术在北方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对于南方以及黄土高原而言,使用这种方法实际就需要投入专业技术。原因在于不同地区的地质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先的强夯法不适合粘土等地基的处理。经过技术创新和改善,当前强夯法已经能够应用于粘土地基的处理当中。其中黄土地质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覆盖面积达到60万㎡,占国土总面积的6%。尤其在西北地区,黄土地质的湿陷性特点明显,因此基于这样的地质表现,合理解决湿陷性黄土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合理使用强夯法,实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处理,保障基础施工质量[1]。
1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分析
1.1 相较于换土法等的优势体现
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使用而言,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较之换土法和灰土挤密法,强夯法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土质结构不均匀的基础施工当中。也适用于土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的基础施工当中。与此同时,这一方法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体现的安全性也更高,也比较可靠,以及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过程中需要的技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速度更快。
1.2 适合连片开发的建筑群
对于一般的工程施工建设而言,基础施工当中都会使用统一的技术和方法,这样避免了由于使用不同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对后期施工稳定性和整体施工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更是为施工企业节约了施工成本,使得工程经济效益能够获得提升。尤其在西北地区进行的房建工程,统一使用强夯法可以保障基础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此外,使用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基于强夯法的实施,进行夯沉量的试验,这样能够较为直观的呈现地质的信息,从而方便施工参考[2]。
1.3 施工稳定性较高
在进行强夯法施工过程中,其产生的振动不会对周围的其他建筑造成影响,保障了其他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在施工过程强夯法产生的巨大噪音,也可以借助有效的措施进行避免。就是在距离居民区50米以外的地方,噪音的影响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做好其他建筑的隔音和封闭,噪音的影响也更是能够进一步降低。
1.4 对于粘土较多的地质也可以使用强夯法
有的地质条件表现为持力层粉质粘土较多,遇到这样的情况基础施工的难度往往较大,以及粘土地基的处理也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和时间。但是也可以使用强夯法进行地基的处理。在使用强夯法之前,根据实际的土质表现选择进行人工打孔,之后进行灰土柱的制作,经由人工形式的桩孔填实,就可以使用强夯法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这样也更是能够实现较好的施工效果[3]。
2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分析
2.1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步骤
2.1.1 施工现场的调研和勘察
对于这一施工方法的实际实施而言,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调研和分析,只有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才能合理的设计和使用强夯法进行地基的处理。调研和勘察的过程中要明确施工地基现场表面是否存在构筑物,之后需要对表面进行清除和平整,确定无误要对第一夯点进行标注。
2.1.2 起重机的准备
起重机是进行强夯法实施的基础必要设施,在起重机准备之后,需要有效的对准夯点,再测量夯锤的高度。将其调至最高位置就可以使夯锤自由落体,此时需要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度。也需要对地基出现的坑底进行测量和分析,若是坑底出现较大的偏斜,则需要对起重机以及夯锤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及对于出现偏斜的坑底,要在填平之后进行下一次的夯击。
2.1.3 夯点夯击处理
对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设计的夯点,在进行一次夯击之后,需要再次确定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以及根据实际夯击的表现,再对夯点基坑进行填平处理之后,再次实施完整的夯击,次数根据不同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确定和实施。
2.1.4 夯实效果检验和分析
在实施夯击之后,需要对夯实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能够为后期的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也更是可以明确当前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如何。夯击效果的检验需要确定夯实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若是检验过程实际夯实效果达到施工的具体要求,则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基础施工建设。若是未达基础施工质量标准,则需要继续进行夯实作业。
2.2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应用注意事项分析
一是对于土的天然含水量而言,低于塑限含水量的1~3%,以及接近最优含水量时,使用强夯法能够达到的效果较好。此时的涂土层含水量在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强夯法能够达到较好的消除湿陷性的效果。并且使用夯沉量来控制强夯效果也较为合理。即夯沉量越大,实际的强夯效果就越好。但是也要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设置实际的夯实量,这样可以保障施工安全。
二是对于处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时影响的土体条件下,这样的情况若是未在有效处理土层含水量的情况下,强夯的效果满意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进行的强夯也会使得地基出现反弹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土层的地下水含量。这样在使用强夯挤压土层含水量的基础上,能够逐渐使得土层含水量降低,之后进行的强夯的效果就会提升。
三是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夯实效果,在达到一定程度上需要停止,否则继续进行夯实,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主要在于湿陷性黄土地质夯实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其土质的稳定性较高,但若是继续进行夯实,就会破坏其原有的稳定性,使其出现疲软或者反弹,以及可能影响周围的建筑物,所以需要做到适可而止。
结论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当中实际能够产生的施工效果较好,以及基于强夯法的合理设计和实施,也更是能够使得不稳定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提升稳定性,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强夯法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基表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及做到夯实效果的适可而止,这样才能体现有效的施工和稳定的施工。
参考文献:
[1]何漫云,刘琼.浅析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当中的实际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21):118.
[2]丁小强,许力鹏.孔内深层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运用[A].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加强科技创新 服务公司发展——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论文集(2017)[C].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2017:3.
[3]王珏.浅谈DDC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15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3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