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老年人出行特征分析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胡嘉晴 艾冠韬 卢泰宇
[导读] 摘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改善老年人常用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510000
        摘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改善老年人常用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数据来源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从老年人的空间分布特性着手,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对于老年人的选择吸引力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老年人公共交通出行体验的交通设施精细化设计,以提高老年人出行体验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人出行特征;公共交通;设施精细化设计
        0引言
        老龄化社会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大于10%)。以广州市为例,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广州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6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11%,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等原因,在日常出行行为上与一般人群相比差异性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年人出行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老年人出行频率跟年龄相关,且呈下降趋势[1],老年人出行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与其他群体相比存在差异[2]。沙强、杨程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功能三方面分析影响老年人出行的因素[3]。张政等人根据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老年人的出行时间特性[4]。夏晓敬研究不同出行目的下,老年人的出行空间特征和出行方式选择偏好[5]。牟振华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济南市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出行特征[6]。
        上述研究从不同方面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好的启发意义。但由于研究的基础数据样本较少或样本来源较为单一,且针对老年人常用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因素分析较为薄弱。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数据来源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从老年人的空间分布特性着手,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对于老年人的选择吸引力分析。
        2老年人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2.1广州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广州市老年人口总量规模约为160万,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1.0%。从老龄人口总体分布来看,环城高速围合的核心区内占比52.5%,外围的花都、从化、增城、南沙四区占比25%。
        老年人口数量较大居委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天河区、原黄埔中心等地区。从中心区来看,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居委集中在东山片区、天河北、海珠西部地区,越秀老城区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相对较小。
        从各居委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比例来看,呈现中间圈层小,内外占比大的特征,即内环路围合区域的老城区老年人口占比较大,环城高速与东二环-北二环-广明高速围合区域老年人口占比最少,外围四区老年人口占比大。从外区区域来看,北部的花都、从化、增城老年人口占比又大于南边的番禺南沙片区。
        图2 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占比情况
        2.2广州市老年人公交客流特性分析
        调查样本常规公交出行中老年人口与轨道出行的比例为1.54:1,常规公交出行中老年人的占比要高于轨道交通。与轨道交通相比,中老年人更喜欢常规公交出行。主要原因是常规公交的低换乘率形成的便利性对时间敏感性低的人群吸引力较大。
        与2005年相比,常规公交客流中构成中,中老年客流比例进一步增大;从常规公交客流规模来看,少年常规公交出行量明显下降,中年和老年人是常规公交客流的重要保证,分别增长58.5%和37.1%,表明中老年客流是常规公交客流总体规模没有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
        表1 轨道客流和常规公交客流年龄分布情况一览表
        图3 2005年和2019年常规公交客流年龄结构变化
        3启示和交通策略
        3.1常规公交适老性设计
        (1)提高站点信息易读性
        常见的公交站牌常用箭头方向表示行车方向,考虑到老年人信息获取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坐反方向的情况,因此建议站牌增加行车方向信息,如在每条线路旁备注本站线路开往某某终点站方向。另外,对于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区域,公交指示牌中增设老年人主要活动场所的出行信息,如医院、公园、超市的换乘信息提示,并在线路站点列表中突出显示此类地点,提高站点信息易读性。
        (2)优化公交车硬件设施
        常规公交出行客流中老年人占比较大,且作为老年人主要的出行工具,公交车在硬件设施上应尽可能适应老年人的生理构造条件,以无障碍设计为主。如公交车内高度应基本与站台高度齐平;车门底部内置可伸缩坡板,对于坐轮椅的乘客可由司机控制坡板的自动打开,在公交车和站台之间形成坡道,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下车,提高老年人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3.2地铁精细化设计
        (1)新增语音购票系统
        目前地铁常用手机二维码刷卡进站,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需要绑定个人信息、开通手机移动支付等,操作难度大。同时,地铁购票机线路信息复杂,老年人使用购票机时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信息混乱。建议可新增语音购票系统,老年人可通过语音输入目的站点,购票系统自动生成完整的地铁线路并标注换乘站点信息,同时内置语音播报系统,语音播报线路信息、票价以及投币方式,使得老年人购买地铁票更加简易快捷。
        (2)地铁车厢安全扶手设计
        地铁属于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车厢内乘客密度较大,容易发生身体碰撞或挤压的情况,同时地铁车厢内主要以悬挂式扶手为主,杆状式垂直扶手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乘车安全需求。因此,提高地铁内部的设施安全性是公共交通工具适老性改造的重要内容。地铁车厢无座位的空间可设置圆形立式扶手,车厢座位中间的廊道处可设置水平横杠,提高扶手的使用率。且扶手高度设计应综合考虑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人体工程学特性,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扶手高度要求,以提高老年人乘坐地铁的安全性。
        4结语
        在友好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老年人出行的幸福度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需要应对的课题。研究城市交通设施中的适老化设计,可以根据老年人出行特征,通过研究老年人常用的出行工具如公交、地铁为例,结合人体工程学及现代信息科学的相关知识,改进老年人出行的软硬件设施,进而提高城市中老年群体的交通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Bruce K,DarrenM,etal Travel Behavior with in Canada’s Older Population:A Cohort Analysis [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A,2005,13(4):340-351.
        [2]Noble B.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People[M].London:British Her/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00:50-51.
        [3]沙强,杨程.浅析个体老化对老年人出行的影响[C]//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0.
        [4]张政,冯旭杰,郭彦东.老年人日常出行的出发时刻选择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A01):109-114.
        [5]夏晓敬.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D].2015.
        [6]牟振华,陈举欣.济南市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出行特征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06):59-63.
        [7]黄建中,吴萌.特大城市老年人出行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02):99-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