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4011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在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不符合劳动经济学的要求,不能够达到性价比最高,不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力。文章针对于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且针对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措施展开论述,旨在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问题;管理;意义
1、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人力成本边际效应最高,达到性价比最高,这是目前所有公司都在探讨的话题。劳动经济学作为马克思理论的一部分,迎合市场资本的需求,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针对于劳动经济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优化内容进行分析。
2、现状
在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务必要给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人力资源管理本质上属于劳动经济学的范畴,以劳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作为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会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人力配置不当、人员发展不足以及资本与劳动力置换不协调这三个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对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化,建立健全人员发展制度,并且进一步协调好资本与劳动力的置换节奏[1]。针对于以上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3、人力资源管理所遇到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包括人力配置问题、人员培养发展问题以及资本与劳动力置换问题,针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文章具体阐述如下。
3.1人力配置遇到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理论表明资本是逐利的,公司在人力配置过程中希望达到最优人力配置比例,公司希望开发出每位员工的潜力,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成效。但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无法满足以上的需求,人力配置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力配置不足或人力工作负担过重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针对于人力配置所遇到的问题,务必要尽快进行解决。针对于人力配置的方案进一步的进行优化。
3.2人员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培训发展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不符合劳动经济学的人员发展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不能够开发员工最大的能力[2]。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国企对于激励工作并不够重视,对于管理层的员工还有企业所有员工在激励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忽视,同时还忽视了激励效益,国有企业传统的思想在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当中仍然存在,传统的国企职工“吃公家饭”以及“吃大锅饭”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国企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的职工工作的态度比较消极,在企业里面出现混日子的状态。
3.3资本与劳动力置换中的问题
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是一直探讨的话题,如何最有效的将资本与劳动力进行最优置换,是人力资源管理讨论的终极话题。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关于这方面,取得的成效还远远不够。没有真正意义上协调好资本与劳动力置换的问题。从而导致公司浪费许多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协调好资本与劳动力置换问题,是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4、劳动经济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优化措施
针对于以上问题,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第二,建立健全人员发展制度;第三,协调资本与劳动力的置换节奏。针对于以上三点,具体阐述如下。
4.1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案首先需要抱有开放的态度,对于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取其长处,补其短处。若设置了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能够促进员工对于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对于公司的发展路径认可,从而投入全部精力到企业发展浪潮中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需要从人员的招聘、岗位的规划多方面入手,从企业绩效的达成指标,年度、半年度及月度的各项任务出发,以数据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来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从而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4.2建立健全人员发展制度
在人员发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上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新员工的招聘,要招聘吻合公司企业文化需要的优秀人才,并且从人力、物力对优秀人才进行扶持。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让新员工看到希望,对公司发展前景认可。其次,是针对于老员工的培训上,要从根本上使老员工对于公司企业文化认可,并且思想意识上认可自身的岗位职责,通过相对应的激励方案,使得老员工全部心思投身到企业的创收工作中去[3]。
4.3协调资本与劳动力置换节奏
如何协调资本与劳动力的置换节奏,需要以数据为基础,客观事实的把控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固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制定软文化政策,具有弹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符合劳动经济学的要求,能够使得资本与劳动力取得平衡,从而协调好资本与劳动力置换的节奏,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的保障人员能力的最大发挥,确保公司的创收指标达成。
5、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是长远的,它能够使得人力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接地气,能够使人力资源的管理以结果为导向,能够真正为公司的创收和培养人才提供助力,人力资源管理从根本上属于劳动经济学[4]。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以劳动经济学为理论参考是正确的,以劳动经济学为指导思想,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上一步。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不断优化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无法协调好人力资源的困境,无法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力。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的优化措施,旨在进一步的促进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旨在给读者提供参考性建议,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媛.试论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时代金融, 2015(09):186+189.
[2]孟繁琪.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000(024):565.
[3]田昊.对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5(8):147-148.
[4]郑穗婷.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略[J].智富时代,2019, 000(00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