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及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许洋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提高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相关人员有必要借助科学管理手段加强质量控制。
        南京明辉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提高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要求,相关人员有必要借助科学管理手段加强质量控制。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围绕管理意识等方面探究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控制途径,完善管理规范,加强项目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保障建筑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新时期工程项目体系复杂,若建设过程中存在不规范问题会影响项目质量,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科学设置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结合当前管理工作现状与工程实际情况,探究具体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材料、流程、成本等方面的管控,树立管理意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提升。
        1优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意义
        对于建筑项目而言,优化施工管理工作,可以为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供应原动力。例如在项目前期设计方案评审工作中,提供项目在营销定位、规划设计阶段中项目的设计、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建议和施工管理方案,可在前端解决潜在风险,确保项目顺利进展,同时规避施工返工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像南京誉峰苑项目、南京领东苑项目等,均通过前期优化施工方案,为后端正常施工和交付解决了质量通病发生的概率,如瓷砖空鼓、阳台渗水、建材提供耽误工期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力度对于建设单位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关键。不过当前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管意识薄弱问题,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重技术、轻思想,尚未充分了解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此外,部分建设项目中缺少专门的管理部门,依托行政部门代为监管,无法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管理优势。
        2.2安全责任意识差
        一直以来,安全都是工程项目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这一点对于房屋建设项目来说也不例外,在施工管控工作中,务必要将安全监管置于重要的位置之上,继而确保施工作业的各个环节可以安全完成,将各类诱发安全问题的要素消除在萌芽之中。然而从实际的状况来探究,当前在国内一些房建项目之中,仍旧存有安全监管意识相对较弱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建设企业过度注重成本、进度等其他方面的管控,继而将管控资源过度的投放在这些内容之上,忽略了安全方面的监管;另一方面,在建设项目中的大多数作业工人都并非科班出身,并没较强的安全观念,而施工管控人员在实行安全监管期间,过于关注客观事物引发的安全隐患,而没有注重作业工人主观要素诱发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建设企业之中安全监管意识较低的一类展现。此外,由于在房建项目之中存有大量的隐蔽作业项目,一旦这部分作业活动管理不到位,同样会加大安全问题浮现的概率,因此建设企业有必要对施工安全管控加以全面的优化。
        2.3协调性不足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度加大,部分项目工程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少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此问题导致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出现混乱,生产部门之间沟通不协调、不及时,无法宏观管理建筑施工项目,对其整体效益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若盲目加快施工进度,极易忽视施工质量,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业主、企业之间关系协调性较差,无法明确责任安全问题,影响建筑项目安全性能的发挥。
        2.4质量管理模式不科学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质量管理模式不科学情况,原材料市场形势不断调整和变化,传统老旧质量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极易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影响项目建设形象。同时,部分工程建设过程中过分加快施工进度,忽视质量问题,未明确划分责任,项目检查浮于表面,进而产生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从而耽误施工进程,导致事倍功半[1]。


        3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控制措施
        3.1树立责任管理意识
        要想优化建筑工程品质,需要在管理人员心中根植科学管理理念,创建施工管理体系。明确部门权责,将施工流程与部门职能密切结合,确保建设队伍工作人员树立质量管理观念。要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报告,及时上报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建议落实项目管理责任机制,项目经理可以在授权情况下处理协调甲方和乙方、监理方、分包方、总包方、政府、设计方等主体关系。依托服务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市场机制、监督机制等标准落实项目经理责任机制,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2强化施工品质和安全责任意识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期间,建设企业落实施工品质监管工作时,务必增强对工程场地全部作业工人的培训力度,借此让工人明晰各类工艺运用的流程,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此外,在房建项目施工活动中,需要使用比较多的建材,因此建材的质量同样可以对施工品质形成干扰。所以,应该在施工建材采购阶段,严加审核建材供应商的资质,在施工建材运送进场之前,抽检建材的质量,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建材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继而保障工程项目的建造品质。与此同时,在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随时检查是否做好了安全防护措施,以此减少安全问题、安全事故产生的可能性,建设企业务必明晰安全监管的关键性,继而要求管控人员加强对各项隐患的排查,并予以消除,另外,针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相关隐患,企业还需要制订出健全的应急防控预案,以此来确保在出现安全问题之后,可以马上做出应对,以此来防范事故扩大。
        3.3提升项目管理协调性
        3.3.1加强管理部门间的协调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加强多个部门的联系与协调,进而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在项目设计、决策、投标、施工、竣工等环节,需要深化工程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例如,在采购建设原材料时,应结合施工工艺流程和国家标准,整合建设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跟踪分析施工进度,在工程数据库内输入生产材料与控制管理内容,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3.2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部门融通
        信息技术是项目建设高效高产的基础,若想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必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模式为工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新时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网络计划技术的落实,为建筑企业降低造价、减少工期、优化施工质量、提升投资效益提供辅助。因此,加强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应结合企业发展目标,设置信息化管理形式和相关专业岗位。基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创建项目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到在线办公、在线交流。实际项目管理工作中,由于工程参与方位于不同区域,可以借助远程视频通信的方式完成技术交底和会议,提升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频率,加强对文档的管理共享,创新信息交流模式。
        3.4加强隐蔽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果的提升受到隐蔽工程的影响,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针对隐蔽工程验收与结算环节完成优化。在项目管理阶段应提高造价精确性,如确保基础施工过程中验槽区域参数(土质宽度、土质深度等),当该模块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后,和其他部门负责人一同协同开展验收管控。
        结束语:综上所述,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式经济环境,阻碍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特点,因此,新时期需要创新项目管理形式,加大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对施工全过程完成质量控制;依托ISO9000管理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升项目控制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汝良.分析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居舍,2019(23):127.
        [2]赵默耘.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182-183.
        [3]何海波.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理念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砖瓦,2020(10):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