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扬尘量化监测分析 刘春玲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刘春玲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高污染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是噪声污染和烟尘污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噪声,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有必要高度重视对建筑的污染控制根据污染源进行科学选址和控制,有效控制污染。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高污染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是噪声污染和烟尘污染,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噪声,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有必要高度重视对建筑的污染控制根据污染源进行科学选址和控制,有效控制污染。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扬尘定量监测;分析
        1施工扬尘的基本特征
        建筑施工扬尘是指在建筑施工阶段所产生的粒径在PM0.1-PM10范围内分布的大气颗粒物。建筑施工扬尘的特点包括:(1)由于施工现场通常没有围挡物、材料堆放、地面不能及时清理等原因,建筑施工扬尘是自然因素。(2)建筑施工扬尘、土壤风尘等单一尘源是共线的,但共线程度不同,与总悬浮颗粒物密切相关,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关性影响较大,但不同施工阶段对相关性影响较小。(3)构成建筑施工扬尘的单个尘源颗粒的某些部位形态和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其他未形成粉尘的部分仍以其原有的形态和结构存在;(4)建筑施工扬尘具有空间扩散规律。在施工区边界外,同一高度、同一方向的粉尘浓度和监测点与距施工场地中心距离的二次幂成反比,自然条件和施工活动是影响垂直和水平扩散的重要因素。
        2工程概况及测点布置
        以某典型住宅工程为监测对象,确保土方阶段监测数据能代表某建设项目土方施工阶段的粉尘浓度,土方开挖总量超过35万M3,监测阶段为土方施工高峰期。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工期300多天,施工现场人数150多人,有利于提高对扬尘分布规律的认识,改善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施工空气环境。本工程建筑类型均为高层住宅,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户型为90~140m2,与北京市建设项目相似,对二次结构及室内装修的粉尘浓度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在土方施工阶段,基坑开挖回填产生较多的扬尘,车辆在土方运输阶段来回运输,因此在该阶段产生的扬尘量较多;主体结构施工需要更多的木模板、钢和水泥,这些区域产生的污染比较严重,室内装修阶段的油漆、腻子、抹灰等环境较差,而且在半封闭的空间内,施工中的灰尘不能散开,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不利。综上所述,土方工程阶段、主体工程阶段和室内装修阶段均存在扬尘污染区。本研究主要测量这三个阶段的粉尘浓度。土石方阶段主要分为进出口道路、基坑、办公区、工人休息区、加固处理区和水泥加工区这六个区域;主要阶段分为进出口道路、办公区、工人休息区、加固处理堆放区、水泥搅拌区;材料堆放区、2个木工区和4层工作区。取样前,在各测点布置HXF-35型粉尘取样器,对滤膜进行称重和编号,设定取样时间和流量。将加权过滤器放在支撑屏幕上,放置过滤器夹,然后开始取样。将滤膜取样称重后,记下重量后的质量大小。
        3测量结果及分析
        3.1土石方施工阶段
        土石方阶段粉尘采样器测得的土石方阶段部分工区TSP浓度分布统计,道路两侧及水泥加工区粉尘浓度较高,办公区和工人休息区粉尘浓度较低。在水泥加工区,水泥加工包括破碎预均化、生料制备、生料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烧成、水泥粉磨。工人们把干水泥直接倒入机器里。由于机器的振动和机器运行时产生的风压,许多水泥颗粒被分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针对水泥加工区扬尘量大的现象,采取改造机械结构和使用方式,增加管道,使排土场远离机械和出风口,从源头上抑制扬尘的措施。在道路两侧区域,尤其是非硬化道路区域土质较为严重,当有车辆行驶时扬尘被扫向空中,导致扬尘产生。进入施工区的车辆必须经过入口道路,车流量最大,重型车多,车辆覆盖也不严格,加剧了尾气排放。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也不强,没有规范的筛选,没有及时清理路口的渣土车,没有扬尘检测设施,没有安排减少扬尘污染的设施,这些都是道路两侧扬尘量大的原因。

加强施工现场监管,有效防止扬尘进入施工区域,道路两侧洒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的形成,对施工现场路面进行硬化可进一步控制扬尘的排放,大力绿化道路,严格车辆管理,减少落料,使粉尘浓度达标。
        3.2主体施工阶段
        粉尘采样器测得的TSP浓度分布统计。可见,除木工棚外,道路两侧及水泥搅拌区TSP浓度较高,其他办公区、工人休息区、地面作业区、水泥搅拌区、钢筋加工区TSP浓度均低于允许浓度。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活动产生的扬尘大多达到国家扬尘限值要求,但仍有少数施工区域达不到国家扬尘限值要求,为保护大气环境和工人健康,对扬尘进行遏制是必需的。从表中可以看出,主要阶段木工棚区和道路两侧区域的扬尘量特别大。木模板在生产、加工、改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但木工棚区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机械作业时产生的杂物很难扩散出去,施工过程中容易形成扬尘,因此需要增加木工棚的通风,保持木工工棚的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改进和优化机械设备。与土方工程阶段一样,道路两侧产生的扬尘较多,可采取与土方工程阶段相同的方式,或安装喷淋系统,安排专人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是否开启扬尘等措施,防止扬尘在一定程度上积聚并卷向空中。由于水泥搅拌区在机械作用或人为倾倒时容易扩散到空气中,且搅拌设施处于半封闭状态,因此该区产生的粉尘较多。在水泥搅拌过程中,保持搅拌设施密闭,防止大量水泥粉尘逸散到空气中。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各地区主要阶段TSP浓度均有所下降,达到国家标准限值条件。
        3.3二次结构及室内装饰装修阶段
        将粉尘采样器测得的二次结构及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工作区域TSP浓度分布统计。除混凝土施工中粉尘浓度低于允许浓度外,其余区域均超过允许浓度。腻子施工粉尘浓度超过允许浓度10.5mg/m3,钢筋钻孔粉尘浓度超过允许浓度5.35mg/m3,抹灰、油漆粉尘浓度超过允许浓度2.63mg/m3,砌体施工粉尘浓度超过允许浓度1.41mg/m3。腻子施工时TSP浓度最高,这是因为腻子粉需要不断搅拌,然后涂抹在墙面上,使墙面平整,腻子粉扩散到空气中,造成该区域粉尘浓度高。为了减少腻子作业的污染,可采用带罩的方式达到抑尘的目的,腻子作业与搅拌作业可放置在同一区域罩上。施工过程中腻子粉尘浓度远低于其允许浓度,效果良好。砌体施工和混凝土施工粉尘浓度均低于其他地区,其中混凝土施工粉尘浓度在允许范围内,采取措施后砌体施工粉尘浓度也在允许范围内。
        3.4对比分析
        对土石方施工、主体施工、二次结构、室内装修三个阶段的有效防尘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土方施工阶段,道路两侧可采取洒水、硬化、绿化环境、车辆管理等扬尘控制措施,水泥加工区可进行改造,以减少扬尘控制,施工阶段,可采取通风、通风等扬尘控制措施,木工棚内可做到整洁、设备优化,二次结构及室内装修阶段水泥搅拌区应封闭,减少扬尘,植筋钻孔区可戴口罩,避免扬尘影响,可使用腻子结构覆盖外壳,以减少灰尘扩散。一般来说,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地区的扬尘防治措施不同,需要分别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扬尘的影响。
        4结论
        控制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是保护施工现场环境、维护施工人员健康的必要措施,也是贯彻执行国家《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条例》的必要措施,要重视施工前、施工中到施工后扬尘污染的控制,确保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祝海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扬尘监测及健康损害评价[J].科技风,2017(26):92.
        [2]章杨,毕亚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工作[J].建筑安全,2017,32(10):65-67.
        [3]孙波.建筑工程扬尘治理措施之我见[J].建材与装饰,2016(26):194-195.
        [4]冯昌亮.关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健康损害的评价探析[J].民营科技,2014(08):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