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兴隆台区土地整理中心 辽宁盘锦 124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基础部分,是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部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多种问题,例如混凝土裂缝等,一旦发生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就会对建筑工程整体造成影响。所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发生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概率,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
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1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水和部分外加剂融合搅拌而成的胶凝材料,混凝土材料在含有充足水分的时候可以随意的流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塑型,对于土木工程中建筑物的浇筑和灌注等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非常便利,避免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被卡住而导致的建筑物不牢固。
1.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性
土木工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性,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含量最多的材料是砂,砂的特点是不怕挤压,并且越挤压其硬度越高,越牢固。另外由于砂在进行搅拌的时候会加入一定量的水,水和砂在湿润的情况下可以塑型,并且等水分不断蒸发,干燥之后就会变得非常的坚硬牢固,一般不会出现缝隙,这也会无形中增强了其抗压性。
1.3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主要是由水和砂组成的,并且水和砂都属于不易燃烧的材料,并且水和砂还能够隔断火源,进而提升了建筑物的防火性和安全性。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原材料属于比较普遍的材料,材料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对于制作、运输、存放要求较低,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这也是混凝土受欢迎的原因。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方法
2.1混凝土配置技术要点
根据建筑施工的不同,在不同地域不同的结构中,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有许多的区别,因此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和配置,满足不同混凝土结构的多种需求。一般情况下选择减量0.5%以下的混凝土材料,之后使用多种添加剂进行配比,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凝土配比,可以选择的有混凝土添加剂、砂石等,配比之后要检查混凝土碱料的反应情况,之后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满足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的要求。此外,混凝土的配置还需要进行搅拌,使配比中多种材料达到充分的结合,虽然大部分的混凝土搅拌都是由供应商所进行的,但是在施工现场,有时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需要进行现场搅拌的工作,所以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所添加的材料要与商混基地的标准相同,否则会因标准不同在后期出现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在现场搅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搅拌标准进行,保证搅拌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2.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搅拌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包含的环节有很多,其中混凝土拌和是第一个环节,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混凝土搅拌的方式,进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方式主要是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集中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械设备,首先要确定好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其次在材料比例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差异性。搅拌站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搅拌主机、称量系统等,利用搅拌主机和称量系统可以随时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进行检测,进而可以确保随时把控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会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重视程度。
另外,搅拌站的搅拌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设备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检修和零件的更换,尽量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生产中断,进而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2.3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运输对于混凝土的质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所以在运输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配置移动泵和托泵,要按照实际的约定时间及时送达到施工现场的指定位置,另外,现场的相关负责人要根据实际的混凝土施工特点准备出可能会使用到的零部件,避免搅拌器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搅拌工作,而造成混凝土出现凝结的情况。另外,管道使用之后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管道不会存在问题而影响下次的使用。与此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要充分的了解运输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减少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输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最后,保证运输泵连接位置的牢固性,有效地防止浆体漏出来,混凝土的运输泵要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出现遗留的残渣,对下次运输造成不利影响。
2.4浇筑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牵扯到墙体、基础底板及楼体结构等诸多方面,应格外注意墙体浇筑过程,所应用的混凝土成分一定要维持一致,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混凝土散热是基础底板施工阶段需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一是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指标的控制;二是联合使用其他措施强化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性,应多加注意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本项目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混凝土经由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2m,若>2m时,则务必采取有关措施方法。应结合结构特征、钢筋构件布设的疏密度进行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值≤500mm。浇筑的柱、墙连接成整体的梁与板时,建议在柱和墙浇筑结束后暂停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而后再行浇筑。
2.5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容易滋生干裂现象。为有效减少或规避裂缝问题,可以把抗裂技术用于工程建设进程中,这是提升工程安稳性与耐用性的重要基础,也有益于优化项目建设质量。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强化混凝土的抗裂性:(1)将适量添加剂掺和到混凝土内,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自缩性的有效调控;(2)加用适量金属、有机或无机纤维,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3)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加强配制比的测算、验证,选择最适宜的配制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
2.6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结束后,工人用刮尺刮平后,清除混凝土表层上吸附的泌水,当混凝土表面二次压光收水时,用手按压无指印形成时提示即可进行保温养护工作,推荐采用插入冷凝管的降温法,科学规划测温导线,覆盖2层棉被,定时洒水,有效地调控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要求混凝土整体浇筑完成12h后开始测温,前5d测温频率为1次/2h;5-10d可延长至1次/4h,10d后可以为1次/6h。当确定混凝土表层温度临近大气温度时,且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气温温差<25℃,可停止测温,移去保温层。
结束语:综上所述,相关企业应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将屹.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7):295.
[2]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200.
[3]苗璐.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7):97-99.
[4]孙敖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