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宗军 丁文静 董西辰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香菇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物,不但营养价值高,还有抗肿瘤、降血压、抗病毒、益胃气等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和营养越来越重视。在香菇栽培中,对场地、原辅材料、水质、消毒剂等进行严格控制,实现香菇无公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及生产质量控制规程介绍如下。
关键词: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生产质量控制
引言
香菇,又称冬菇、北菇,是一种食用真菌。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5~12cm,有时可达20cm,表面为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有深色鳞片,边缘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香菇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富含多种食物纤维,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大棚香菇种植技术应用广泛,可显著提高香菇质量和产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菌体污染,出菇数量减少。因此,应实施科学的大棚香菇种植技术,促进香菇产业发展。
1香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1.1选种
要想保证香菇产量,首先需选择优质菌种,后续做好科学种植管理,为实现大棚香菇高产奠定基础。菌种质量可通过菌丝长势判断,一般选择菌丝粗壮、颜色洁白、分枝浓密的菌种,剥去表层菌膜,取中间层,味道浓郁。购买后需合理存放菌丝,保证存放环境阴凉干燥,无需用薄膜覆盖,避免高温或潮湿导致菌丝感染。
1.2拌料装袋
配料过秤后,将木屑、麦麸、石膏等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水中加入多菌灵和石灰,均匀混合后,喷入干料中,边喷水边拌培养料,直到水分含量为60%左右。采用低压聚乙烯膜袋装料大袋规格25cm×55cm,中袋17~20cm×55cm。大袋可装干料2.0kg,中袋可装干料1.5kg左右。先封死塑料袋一端,做到不漏气,然后于袋内装入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至手持料袋中央料袋不松软,两端保持水平为宜。
1.3接种
接种时要保持接种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前,每立方米空间用4~6克二氯异腈尿酸钠烟剂,对接种空间及料袋表面烟熏消毒,烟熏时间半小时以上。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时料袋温度应降到30℃以下,用适龄菌种接种。接种孔数及接种量与栽培模式有关,冬春季节接种,每袋3~4孔,接40~50克菌种;早秋大袋栽培花菇,每袋6~9孔,接70~100克菌种。
1.4常压灭菌
需选择聚丙烯高压香菇塑料袋进行装袋,搬运时避免摩擦,以免感染菌种。装袋完成后要压灶灭菌,温度为100℃,若温度过低会导致拌料变酸。温度升高后,加入适量开水,避免锅炉烧干,整个过程不可添加凉水,避免灭菌不彻底、培菌失败。常压灭菌时间为12h,灭菌完成后,需趁热进入接种室,以免杂菌感染。
1.5发菌棚管理
发菌棚温度要控制在20~23℃,湿度控制在40%~70%,注意换气通风,保证空气流通,促进菌丝发菌。需密切观察菌丝培养过程,一般3~4h需检查1次,被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移出菌棚并清理,以免重复污染。
1.6出菇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可从菌龄、色泽、气味、手感等方面判定菌袋成熟度。当栽培品种菌龄适宜,菌袋表面70%左右已转为茶褐色或棕红色,菌料有香菇的特有气味,手捏菌袋有弹性,个别菌袋有袋内菇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
在一定的温度10~30℃(因品种而异)、8~10℃温差(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可恒温出菇)、空气相对湿度80%~95%,通风、散射光照、振动刺激下,连续4~6天,菌丝扭结并形成原基,进而发育形成菇蕾。菌袋含水量低于40%时,需及时补水,才能形成菇蕾。补水时间、补水数量直接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补水过多,菌丝呼吸受阻,易烂袋。补水方式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第1次补水后菌袋重量可达到菌袋制作时的重量;以后补水量可控制在上茬菇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以内。
1.7病害防治
香菇病害防治主要是防止霉菌的发生。在菌丝未愈合时极易发生杂菌污染,此时一定把门窗关好,但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经常翻堆检查,发现杂菌立即取出。未入料时,栽培块或菌筒上出现霉菌,可用石灰水清洗。对于木霉、青霉发生严重的菌袋,料内已出现霉菌,可挖去霉菌,补上栽培种。对于出现链孢霉菌的菌袋,应及时销毁。注意防鼠灭鼠,以免间接污染。
2香菇生产质量控制规程
2.1技术措施严格执行
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规范操作。申请认证的香菇食用菌品种采取周年循环栽培生产模式,菌种育种—菌袋生产—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菇1个生产周期4~6个月,即采即种,循环栽培生产。栽培场所使用前采用生石灰消毒,严格按照香菇各个生长期的需求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等,及时清理受污染的菇棒、菇袋等,绝不在棚里进行倒袋处理。每批产品收获后,大棚必须重新清洁、消毒。栽培管理用水全部使用滴灌系统进行供水。人员出入各菇棚前务必进行消毒。
2.2设施化栽培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香菇需求量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季节性栽培模式,而是开始探索设施化栽培模式。设施化栽培模式就是在香菇适宜的种植季节内,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的有效利用,合理控制环境条件,进而实现香菇的高效种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香菇设施栽培属于大势所趋。
2.3投入品管理
基地农资供应组具体负责投入品管理,在菌种选育上严格把关,所用的农药一定按照国家规定使用。供应组人员核对生产资料,积极使用安全、环保的食用菌生产资料,积极配合检测部门做好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指导员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生产工人防虫防病,严格准确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及时做好使用农药防治对象、时间、剂量、次数、安全间隔期等的档案记录。购进的原材料必须达到国家标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必须有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
2.4加强通风管理
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通风,在原基分化期和子实体生长期需保证空气清新。气温低时,每天通风1次,每次30min,可在中午喷水后通风;气温高时,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在原基分化期可掀动薄膜为菌块补充氧气。温度较高或栽培量较多时,可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保证菇棚空气条件良好。增加空气湿度,10到17天后便可采收第一茬菇。采完后,揭开薄膜让香菇充分干燥7至15天,再用热水浸块第二次采完第二茬菇后,应给香菇补充一定的养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香菇不仅栽培周期较长,同时出菇需要“转色”、出菇同步性差、出菇阶段对环境要求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在未来,设施化栽培以及工厂化栽培是香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香菇的产量以及质量,进而促进香菇种植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明慧,香菇高效立体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山西省,山西农业大学,2019-12-22.
[2]赵伟,杨蕊,孙凤霞,江春荣.梨园越夏香菇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9,39(12):102-104.
[3]张桂香.甘肃省香菇袋料栽培主要技术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9,38(11):29-31.
[4]曹德宾.富硒香菇栽培技术要点[N].河北科技报,2019-10-22(B05).
[5]曹莹.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J].中国食用菌,2019,38(10):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