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袁荃,马岩泽,张毅哲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
摘要:随着大学生对球鞋的消费能力蓬勃发展,现在球鞋的文化属性已经远远大于其使用属性。而“炒鞋”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一部分商家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来炒作鞋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利用消费者买鞋的急迫和虚荣心理,人为助推市场的供不应求、“一鞋难求”;同时另一方面是一部分人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恶意炒作,来吸引圈外的大学生进来参与。本文分析大学生是为何陷入炒鞋乱象的,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大学生应该如何避免在炒鞋中毁灭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才能对炒鞋行业进行限制的方法。
关键词:炒鞋 风险 大学生 认知行为 matlab
1.引言
这几年来,全球球鞋市场增速极快。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或已达60亿美元。美国市场调查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将超过950亿美元。同时国内的炒鞋市场愈演愈烈,过去炒房,炒股票,如今,连穿在脚上的鞋,也成了炒家们发财的道具,在2017年,某个专注于做鉴定的APP平台开始做起了球鞋交易平台的生意,为炒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土壤。
炒鞋在最初篮球迷购买喜欢的球星的同款球鞋,而进行球鞋收藏,也只是在小范围发展。在明星、鞋厂饥饿营销、资本恶意炒作等的推动下,这个现象向更多人群扩散,甚至成为一种产业。
大学生是球鞋收藏的主要群体之一,研究当代大学生对炒鞋的认知与行为,再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原因及社会土壤,来预测炒鞋的前景及存在的风险,有利于研究其深层次的社会与经济影响,为相关人员及决策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以小见大地窥见当代社会存在的经济现象。对于大学生对炒鞋的认知与行为调查,可以通过问卷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购买鞋子的渠道,对鞋子各因素的需求及鞋子价位的承受范围,是否听说并参与过炒鞋,对炒鞋的看法与态度等问题来研究大学生是否能炒鞋、是否适合炒鞋以及炒鞋的风险。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使用问卷星调研平台进行网络调查。被调查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最终通过问卷系统的数据统计和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SPSS软件,得出关于此问卷研究的相关数据、调查结果以及最终的调查报告。
具体的调查内容包括:
(1)被调查者对炒鞋的认知;
(2)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和能力、消费渠道;
(3)被调查者购买行为;
(4)被调查者对炒鞋的看法和态度;
(5)被调查者的个人意愿等。
通过上述内容来调查大学生对炒鞋的认知态度和他们的部分行为,预测炒鞋的前景及存在的风险,研究其大学生是否适合进入炒鞋市场并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3.整理与分析
3.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团队针对实际情况,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进行了分析,考察本次多项目量表各个项目之间得分的一致性。采用克隆巴赫信度系数法(Cronbach's α)。
3.2问卷整理
(1)提到“炒鞋”最先的联想
.png)
(4)对“炒鞋”的行为看法
(6)购买鞋子的价格接受能力
3.3主成分分析
将每一选项中的外观,功能,舒适度,价格,品牌,升值空间的评分加起来,得到每个选项自身的总的评分,而将六个选项的总评分放在一起,成为一个一维矩阵,相关系数越接近1,相关程度越高由此可计算出:
Shoes_Variety(外观)的相关系数为0.9264;
Shoes_Function(功能)的相关系数为0.9541;
Shoes_Comfort(舒适度)的相关系数为0.8799;
Shoes_Price(价格)的相关系数为0.9732;
Shoes_Brand(品牌)的相关系数为0.6468;
Shoes_Appreciation(升值空间)的相关系数为-0.6667。
.png)
由此可知最接近1是价格,所以价格(Price)是大学生买球鞋最主要的影响。
4.结论
大学生炒鞋的风险大,购鞋大多以稀缺的名牌为主;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对其消费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对炒鞋非常理性;多数大学生对“炒鞋”了解不深,使得其市场的鞋所要出售的受众群体比实际更低;多数大学生买球鞋最看重的是价格,其次是外观,对升值空间并不看重。
为营造良好球鞋文化和氛围,大学生应当从现在做起,拒绝炒作。不要轻易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蛊惑也是值得我们时刻注意的经验和教训,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当好理性人的角色,所以,力做理性消费群体,倡导健康、有积极文化和内涵的消费方式显得格外重要;不要轻易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蛊惑也是值得我们时刻注意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 林洁如.“炒鞋”究竟是个风口,还是一场泡沫?[J].新产经,2019,No.108,76-77.
[2] 耿晨峰.球鞋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风险[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1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