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艺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消防救援大队 河北 保定 071100
摘要:现代生活中,安全是每个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产生安全隐患的地点,比如家庭、商场、学校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形式非常多,比如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管理的是否健全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会影响企业国家的发展之路,所以国家和消防部门应该认清我国消防管理所存在的现状,制定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关键词:消防安全;管理现状;消防监督;创新模式
1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扩大了城市建筑的规模,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大型建筑物具有复杂的分布格局,以及多样化的功能,再加上部分基础设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增加了出现消防事故的概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起火灾,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消防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加大监督力度,有效解决消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2.1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之所以能够稳定就是因为宪法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写的清清楚楚,公民能够了解自己的要是行为和非要是行为。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消防安全之所以层出问题,其主要矛盾就是因为法律法规不完整,无法跟上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出现问题得不到相应的处理,修订时存在滞后性,出现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这些都是导致消防安全存在隐患问题的根源。
2.2消防知识宣传不到位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消防安全的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群众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消防隐患以及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现在很多单位都没有开展消防安全管理的宣传,或是在宣传时流于形式,使得群众对消防的基本知识掌握度较低,就连日常家用电器、天然气正确使用的方法的知晓度都偏低,更别提发生灾难时的应变能力,所以,各单位应该定期开展对群众的消防知识宣传,与实际应用。
2.3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们都知道完善的消防基础设备是减少灾难的根源,但是我国的消防安全管理基础设施不够完整也是消防安全的现状之一,比如:消防栓里供水量不足、消防设备得不到正确和定期维护检查、消防通道被占用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建筑与消防安全所应有的标准不符合等原因,所以完善消防安全基础设备对于控制灾害的波及程度十分重要。
2.4消防人员的全面素质有待提升
消防人员是保护人民群众安危和财产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提高消防人员的消防知识以及素质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应该严格管理消防人员的招聘这一环节,提高消防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负责,更是保护消防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其次是否考取消防资格证书这也是导致消防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的关键原因。
3分析消防监督管理的创新模式
3.1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
在现代社会中,消防部门需要重视消防监督工作,通过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激发人民的安全意识与消防意识,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以下列举出了具体措施:第一,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配备齐全消防安全设备,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第二,消防部门需要定期开展消防知识的宣传活动,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播方式,拓宽人们了解与认识火灾知识内容的渠道,增强消防意识,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第三,群众需要养成检查用电设备,确保关闭火源的习惯,做好防火安全监督工作。第四,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开展火灾逃生的演练,规范逃生的流程,先使用湿毛巾将鼻子和最捂住,之后弯腰寻找逃生出口,同时,需要将易燃品放在指定区域,使其远离墙体等脆弱的位置,防止危害自身安全。第五,在公共场所内,需要提高主观预防意识,禁止随意丢弃烟头,防止引发火灾。
3.2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
相关部门需要成立专业的消防检查队伍,可以增强监管力量,提高防火安全的监督管理水平,有效解决消防安全问题,以下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消防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消防的技能,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参加国家考试,取得消防安全证书。第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消防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职业操守。第三,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加强对消防人员的培训,制定完整的安全教育计划,并且健全消防安全培训台账,贯彻落实考勤、试卷、教案,达到100%的安全教育覆盖率,确保所有人员持证上岗。第四,消防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仔细检查个人装备与车辆器材等,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情况,确保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五,消防人员需要定期总结消防工作,合理部署下步的工作计划。
消防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体能要求,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包括柔韧性、灵敏性、耐力、速度、力量等,可以在危险复杂的火灾环境中顺利完成消防安全任务,适应较大的工作负荷,防止对自身造成伤害。而另一方面是技能要求,消防人员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物质燃烧的化学知识、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用途与性能,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灭火措施。
3.3加强消防监督管理
首先,在《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场所需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接受消防部门的定期检查,在某省的消防支队中实行了分级分类的管理,也被称为“一卡式”管理,主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与特点,针对性降低火灾概率。之后,通过评定方式,分级监管建筑设施的使用情况,适当调整检查频率,若是企业具有良好的消防意识,消防人员只需要随机抽查即可,而若是企业安全意识较差,缺乏完整的消防设施,则需要加大检查力度,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整改,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
其次,需要创新消防监管模式。在深化改革经济体制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火灾形势,火灾事故的概率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因此,需要改变消防监督管理的方针,改变政府部门单一垄断的特点,完善消防监督管理的结构,使其在公共治理的理念下,形成多方合作的发展趋势。若是想要打破目前消防监督管理的现状,需要寻求创新的管理模式,明确消防机构的工作内容,重新思考与定位消防监督管理的具体职能。
最后,消防监管理念需要向多元化转变,由公共服务主体与公共决策共同完成,集中全社会的力量,在消防监管过程中,需要形成具有合作性与竞争性的体系,其主要由志愿消防组织、消防中介组织、公安派出所、消防机构等组成,开展公共管理活动,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模式。消防机构拥有《消防法》赋予的消防执法权,需要提高消防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消防人员的培训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消防人员需要积极解决消防问题,确保消防安全,消防监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执行,改变传统的救援机制。同时,每个公民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重视消防安全问题,肩负起消防监管的责任,不容有一丝懈怠,而不仅仅依靠消防部门,才能最大程度规避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渊.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今日消防,2020,5(11):79-80.
[2]颜国华.提高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产业科技创新,2020,2(29):113-114.
[3]郭佳,李航,曹媛.解析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监督管理的创新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1):2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