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下   作者:韦公翠
[导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地理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具体形象化完整的知识脉络,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能够有效减轻当下学生地理学习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韦公翠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三中学校  663306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地理教学之中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具体形象化完整的知识脉络,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能够有效减轻当下学生地理学习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6-009-01

        引言
        高中地理学科需要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较多,且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知识点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地理学科的这些特性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但也促进了地理学科的教研发展。在教学难度较高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适应性强等特点,将思维导图与各类教学活动合理的进行结合。如此,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各类教学活动,并逐步激发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意识,以此提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学习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必须积极发挥自身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丰富自己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培养良好丰富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而思维流程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地理教师能够形象地表达地理的关键知识点,通过使用符号、形状和颜色来连接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以此来梳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掌握。通过使用思维流程图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摆脱枯燥、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并营造出一个有趣、欢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来督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
        所谓综合性思维,简单来说是指将不同知识点要素关联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而高中地理学学科本身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不同知识要素通常相互关联。比如气候和水温之间的关系、土壤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知识要素关联,比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综合性思维,做好上述不同知识点要素的关联性思考,深刻认识理解不同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上述知识点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分析,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成功将读、写、思、记糅合在一起,以此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另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还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学知识内容呈现更加系统具体,从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关注预习环节,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意识
        预习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初始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之一。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行绘制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重点、把握知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新课学习效率。在设计思维导图时,首先,学生要明确教师要求预习的内容,把握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其次,学生反复阅读和预习相应的知识内容,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将它们用笔标记出来或单独罗列出来,并尝试绘制思维导图的枝干;最后,在思维导图中使用不同的颜色笔标记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如哪些问题不理解、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探究等。
        (二)思维流程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新课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在课前检查该班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问题,以及学生在此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结合这些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质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城市空间结构”课程时,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在“城市空间结构”课程中对相关概念、特征和外部性的理解。这样,思想地图的第一维度就产生了。教室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向学生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地方,讲解不同尺度下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流程图的第二维度。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让学生理顺工、农、运、城的关系,并将其作为自己私人的思维流程图的第三维度,在私人教学过程中充分落实本课的知识点,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此外,地理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思维流程图,通过有效地沟通,达到地理教育的目的。
        (三)重视作业创设,提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效果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深化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在作业设计环节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地理学科知识点。因此,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要转变思路,正确认识思维导图的价值,引导学生绘制地理思维导图,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课后设计教学作业时,应注重新知识的输入,其次对旧知识进行有效结合,优化新旧知识的巩固程度。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逆向思维的渗入,从思维导图入手,在教学中逐渐深化,以通过此方式让新旧知识达到高效契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众多,且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其本身有着一定的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开展地理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做好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进.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06):90.
[2]尹盼盼.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文存阅刊,2018 (10):133.
[3]孙晓月.新课改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实践应用探索[J].明日风尚,2018(0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