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下   作者:杜春艳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他们深入学习数学,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分析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

杜春艳    襄阳东风中学小学部  湖北  襄阳  441004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利于他们深入学习数学,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分析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估算练习;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6-007-0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特别是低年级,从数字识别到简单的加减法再到乘法公式,学生的计算实践在数学作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数据信息的感知能力较弱。数学计算问题通常包含一定量的数据信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能准确、全面地感知数据信息,即整体感知能力较弱,难以对计算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只是机械地解决问题。二是学生学习态度不好,计算习惯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大脑中储存的相关知识量小,解决问题时缺乏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由于顽皮的天性和家长、老师的松懈,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未能形成及时批改、批改、总结的良好习惯。第三,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感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对所学的方法不能举一反三,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兴趣强,兴趣高,他们的思维会随着老师课堂的节奏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学习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首要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随着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逐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很多。例如,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的“一言堂”教学法,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4-5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游戏竞赛,并比较哪个小组是第一个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小组。因为学生们竞争比较激烈,不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组落后,所以他们会积极地用大脑进行交流、讨论和计算,使自己所在的小组在比赛中取得最好的成绩。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既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又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计算能力,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除了游戏教学,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生活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生动具体的绘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体验,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相对困难的计算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计算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良好的计算习惯将有效地提高计算质量。小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大量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一是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演示练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次完成阅读、考试、写作、结果核对等步骤。其中,要强调学生复习题目和检查成绩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数学计算涉及的数据多,步骤多,过程繁琐。如果你不注意,很容易犯错误。如果能保持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可以大大降低上述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此外,完整的计算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方式表达和考后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在课堂实践和计算测试中,老师发现一些学生在最终的计算结果中没有出现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而是由于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比如漏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的误算和误算。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此类问题,让学生认真接受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计算错误,以免丧失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对笔迹较差的学生进行教育,并以工整的笔迹作为学生作业的参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规范课堂表达和黑板书写内容,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丰富学生计算方式。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外,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多种计算方法,包括口头计算和估算。不同的计算形式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将各种计算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一种方法,从而传播学生的计算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这两种方式中,口头计算的速度和口头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分别影响计算时间和精度,总体上影响计算效率。教师只有把口头计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才能使学生掌握估算和简单计算。估算教学也是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与估计密切相关,重视估计,引导学生养成估计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求解过程中的思维漏洞或计算偏差,还能使学生利用估计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计算的准确性,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避免计算粗心、数值偏差过大造成的误差。因此,丰富学生的计算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计算准确、快速、合理、简单灵活。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口头计算、估算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以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为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 (08):199.
[2]高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 (12):42-43.
[3]高彩霞.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6):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