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王妍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月下   作者:王妍
[导读]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有些呆板且枯燥,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是没有掌握好阅读学习方法,这直接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自身教学方法选用的不合理之处,主动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王妍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中心学校  246122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有些呆板且枯燥,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是没有掌握好阅读学习方法,这直接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反思自身教学方法选用的不合理之处,主动转变自身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6-047-01

        引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教师让学生们从小学阶段就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益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但是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在听、说、读、写上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奇妙,感悟阅读的魅力。
        一、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其核心表现为应试教育,“一切为了分数”的做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问题,这就背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理念要求,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最大危害。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阅读教学费力不讨好,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是付出很多但是成效却不明显。从学校和社会对教学的评价来说,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所谓的成绩,依然被应试教育思想所左右,在阅读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怎么考就怎么教”,教师“包办”的问题依然较为明显。阅读的过程需要学生直接去参与、感悟进而提升,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经常是先讲后读,甚至是以讲代读,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时间太少,导致学生阅读参与性严重削弱。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悟布局谋篇之美,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结构框架都是非常优美的,值得学生们去慢慢地赏析。就拿古诗来说,它的排版布景在语文教材中都是非常精妙的存在,学生们只有慢慢感悟这布局谋篇之美,才能够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提升。当然,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有一定的艺术特点的,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布局意识和结构梳理能力,这对他们的有序表达和以后的写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重视方法引导,提高阅读效率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会更有收获,阅读才会更加高效。具体来说,要从细节着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重点词汇开始,逐渐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最后落实到整个文章,把握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从整体上来把握阅读内容,因为并不是简单地将各部分相加就能够实现对文章的整体认识,教师要注意强调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阅读内容,特别是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通过关键词句来把握本质,关注文章的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之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懂。另外,也要把握好重要的标点符号等,在细节处来品读文章的内涵所在;还要掌握好重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为了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一段内容进行示范性阅读与分析,给学生提供重要的参照,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阅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利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而小学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想有效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就要让小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得到提升与进步,这种提升与进步不仅体现在基础技能的思维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本身深入思考能力就比较弱,此时还是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既然疑问是思考的源泉,思考又是学习的起点,那么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利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提升思考的质量,以此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很多时候,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根本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被局限,因此,教师就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设计较难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组织多样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思维才是最为活跃的。“学问必须合乎兴趣方可得益”,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小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并不理解,而且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若是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不感兴趣,就很容易在上课时走神,学生走神时,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因此,阅读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升。而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注意力是集中的,且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不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应该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感悟词句之妙到篇章之美,再到情理之深。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中让自己的情感和文章中的世界相连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感悟阅读,让学生能够有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加深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 157-158.
[2]邢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61.
[3]刘文秀.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 (1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