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芳 陈丽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医医院 妇产科 山东 济南 2504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50例产妇,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产后出血量、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产后出血量、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睡眠障碍,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产后出血;睡眠质量;影响
据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产妇中有5%会发分娩后出血并发症,这一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而且,产妇在待产时极易出现睡眠质量下降、失眠等症状。这些并发症会导致产妇身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其他疾病,对母婴健康非常不利。同时,长期失眠、睡眠质量下降会使产妇感到焦虑、紧张,进而导致妊娠抑郁。这些情况不利于后续的分娩工作[1]。因此,需要专业的护理干预,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对产妇在分娩的各个阶段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探析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50例产妇,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25。实验组年龄21-31岁,平均(27.07±2.16)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21±1.34)周,产次1-3次,平均(1.83±0.26)次。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27.12±2.02)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12±1.72)周,产次1-3次,平均(1.81±0.27)次。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1)孕产妇疾病评估:对产妇的生命体征、病史、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环境护理。为产妇营造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保持相对湿度在50%左右,做好产妇温暖护理。(3)心理疏导。做好产妇心理疏导工作,通过加强沟通,了解产妇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产妇树立分娩信心,保持充足睡眠。(4)产程护理。准确监测产妇分娩前、产中的生命体征,评估产妇的状况和特征,密切观察监护,分娩期间定期按摩子宫,对产程进行指导,监测产妇的心率、血压和凝血功能,为减轻产痛,可与产妇聊天分散注意力。(5)产后护理。产后指导产妇在产后数小时内及时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减少子宫无力和产后出血的发生。引导产妇多吃蔬菜水果、早母乳喂养,指导家属为产后妇女营造舒适的家庭康复环境。(6)营养护理。产后出血量大,要及时服药止血;要增强产后营养,要制定以维生素和蛋白质为主的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严格控制糖、盐、水的摄入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加强产后生命体征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再及时处理症状,确保产后的恢复。(7)睡眠干预。对于产妇来说,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加速康复。睡眠质量下降不仅会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影响产后母乳喂养。因此,护士需要对产妇进行睡眠知识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为了让产妇睡得更舒服,睡前可以对她们进行按摩,引导她们进行身心伸展运动,让她们在锻炼时可以深呼吸,放松身心。(8)产后出血的护理。
为了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需要指导产妇在分娩前进行各种相关检查,并通过数据分析评估产妇是否有产后出血的倾向。在分娩过程中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使用适量的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要特别注意产中出血的测量,产妇产后仍需观察,重点是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产后出血量、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行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比较,P>0.05,而护理结束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6.16±1.01分低于对照组9.67±2.45分,P<0.05。
2.2产后出血量和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产后出血量178.45±24.21ml和满意度100.00%(25/25)比对照组产后出血量228.21±47.12ml和满意度76.00%(19/25)好(P<0.05)。
3讨论
临产妇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产后出血和产后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其中产后睡眠障碍与心理过度密切相关。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密切相关,均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女性来说,怀孕和分娩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女性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女性的睡眠质量,一旦睡眠质量下降,失眠等情况会导致产妇精神状态不佳,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2-3]。在分娩结束时,很多女性还会出现产后出血这一严重并发症,这对女性来说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弥漫性血管凝血、失血性休克、感染等情况,病死率很高。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睡眠质量,需要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分娩护理、睡眠干预等措施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尽可能提高孕产妇分娩安全,保障母婴健康。
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还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产妇创造良好的产后康复条件,提高产后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失眠的发生[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产后出血量、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睡眠障碍,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静,张丽丽,孙阵阵,刘芳.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127+129.
[2]李季,李浩娟.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9):1559-1560.
[3]欧小铃.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与产后出血的影响探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8):1360-1361.
[4]崔新红,孟若冰,王旗.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06):994-995.
[5]石国萍.护理干预对产妇睡眠质量和产后出血影响的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