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 陈鑫
[导读]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价值。
        陈鑫
        宁波市北仑区郭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 宁波 315814
        【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70例癫痫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性予以分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35例(归入对照组),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35例(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护理后均完全消失。结论:对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且治疗安全可靠。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癫痫;不良反应
        癫痫属于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是因神经元过度放电而引起脑部功能突发性、短暂性障碍,典型症状有身体抽搐、意识模糊、感知觉暂时性失灵、神经功能紊乱等。该病极易反复发作,青少年为高发群体,如未及时治疗,可能会损伤患者神经元,引发认知障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准确诊断疾病、及时治疗可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的损害,实现提高预后的目的。癫痫治疗临床以药物为主,类型较多,其中多数患者通过抗癫痫药物可实现良好治疗效果,极少部分存在长期服药、反复发作等情况。本次研究以70例癫痫患者为样本对象,评估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70例癫痫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性予以分组。对照组35例:男女22:13,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均值(45.52±5.24)岁;病程4个月-20年,均值(11.63±3.22)年。研究组35例:男女20:15,年龄最小20岁、最大69岁,均值(45.87±5.58)岁;病程5个月-18年,均值(11.25±3.02)年。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项目可行。
        纳入标准:①参考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发作及分类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对象均其相符,经临床检查确诊;②此研究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③事先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内容,并取得配合。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健全者;②免疫功能障碍者;③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处于妊娠和哺乳阶段的女性;⑤肢体残疾者;⑥本次研究药物禁忌证及严重过敏反应者;⑦临床资料残缺、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及中途脱离研究者。
1.2方法
        两组入院医生通过问询详细掌握患者各项情况,包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病史等,并接受脑电图、核磁共振检查。
        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口服,初始用药量每次8mg/kg,每日1次,持续治疗7d后,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用药剂量,每日总剂量不超过250mg/kg,分批次用药,单次最大用药量<30mg/kg。持续治疗三个月。
        研究组采取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用药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联合网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左乙拉西坦片口服,用药量每次500mg,每日2次,根据患者病情、耐受度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每次1500mg,每日2次,此后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每2-4周酌情调整。持续治疗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为:①完全控制:癫痫发作完全消失;②显效:癫痫发作频率、症状显著改善(发作频率下降≥75%);③有效:发作频率、症状有所改善(发作频率下降50%-75%);④无效:经治疗后发作频率无任何变化。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35*100%。
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腹泻、皮疹、恶心呕吐、失眠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不良反应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护理后均完全消失,未出现中断治疗情况。详见表2:

3讨论
丙戊酸钠属于抗癫痫药物的一种,用药后可增强高谷氨酸脱羟酶活性,进而加快GBCA合成,对GBCA转氨酶降解有效抑制提升其水平,进一步提高突触后膜对GBCA的作用,进而实现抗癫痫作用。该药物用药疗程长,在治疗中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耐受性,导致整体疗效不理想[2]。
        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吡咯烷酮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为:①该药物利用自身对突触囊泡蛋白2A的高亲和力,选择性与神经中枢突触囊泡-LEV可逆性突触蛋白结合,对癫痫样放电有效抑制;②该药物可释放负性变构剂对GBCA与甘酸能神经元有效抑制,进一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大脑GBCA水平进行调解,起到抑制神经元回路的作用;③该药物还可抑制钙通道,其生物利用率较高,在用药36-78min后可达到血药高峰,且药效稳定[3]。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对症护理后均完全消失。提示: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后可增强整体疗效,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癫痫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可有效缓解癫痫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故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秀莲.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5):6660-6661.
[2]赵秋霞,陶永明,李海霞.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儿疗效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238-3239.
[3]李鹏,李爱歆.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对癫痫患者脑电图改变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