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席国华
[导读] 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
        席国华
        北京市密云区医院骨科        北京  101500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用时、住院用时以及腰痛评分。结果:实验组观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住院时间缩短,且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前言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腰椎性疾病,一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1],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更为严重的情况还会引发大小便失禁,甚至是瘫痪[2]。以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药物或者保守治疗,但是进展较慢。针对于此,本文将分析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共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1:1原则均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
实验组中,男女比19:16,年龄区间30—66岁,平均年龄(39.32±3.88)岁。对照组中,男女比20:15,年龄区间31—63岁,平均年龄(38.12±3.77)岁。本次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原则:①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排除原则:①无法正常交流沟通;②肝肾功能障碍;③血凝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位,予以硬膜外麻醉,将腹部悬空后,腰椎后正中位置切口,将椎间隙充分暴露,黄韧带上开窗,朝外翻,将核组织全部暴露。髓核切除后,冲洗生理盐水,放置引流管,48小时后取出,将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常规抗感染。
实验组行脊柱微创手术:保持局部麻醉,术前准备C型臂X线设备后,混合造影剂以及亚甲蓝染料。手术中准备好持续灌洗液和生理盐水。患者保持侧卧位,腰部朝后凸起,张开椎间隙,扩大穿刺三角面积;应用C型臂X线设备透视,将克氏针朝向腰椎棘突际,标记处纵线,在中央位置标记处横线,两线交叉位置为中心点。在患者的上椎弓根以及下椎弓根位置,穿刺三角区,穿刺的位置在棘突中线外部6-11厘米,通过椎间孔大小以及患者本身的体格特征,对穿刺点调整。如果对于体型肥胖的患者,椎间孔越小,则穿刺点也产生变化,应朝向内侧;穿刺过程中应用18号线朝向标点位置穿刺到椎体外部下缘,在这一阶段朝向关节注射0.5%利多卡因2毫升。前侧应用22号线穿刺到脱出的椎间盘内,朝内侧注射10毫升美蓝,进行椎间盘造影;插进导丝,切口处理后,将穿刺针拔出,插进扩张导棒,通过C型臂X线设备将导棒放进关节突下缘,注入进椎管内;而后对患者椎间盘减压,应用双极射频进行椎间盘减压,减压时间为15分钟。

1.3 观察标准
统计两组治疗指标以及腰痛评分。
其中包含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用时。应用腰痛评定量表( joa score)[3],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高判定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70例患者数据纳入SPSS21.0软件中,其中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达,执行T检验。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用时、住院用时以及腰痛评分,实验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十分多见,根据不完全统计证实,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因素[4],主要是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化,亦或是腰骶骨先天性不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损[5]。
以往临床中多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但会造成患者不良预后明显,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损。通过本文结果证实,实验组两组术中出血量(98.52±11.57)mL、下床活动用时(2.53±1.54)d、住院用时(5.83±1.77)d以及腰痛评分(0.70±0.19)分,低于对照组(128.53±12.78mL、4.35±2.25d、8.52±3.68d、1.20±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说明微创手术治疗更利于患者康复。
综合以上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且在手术中出血量更为明显的减少。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红霞,吴春花.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椎间盘突出症行脊柱微创手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5):1865-1867.
[2] 徐王兵,李勇,钟发明,等.两种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及对患者VAS及JOA评分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72-75.
[3] 张巍,吴永东,李祎,等.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XB2、PGE2、IL-6水平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20,6(5):279-284.
[4] 高琨,杨隆秋,胡美琴,等.脊柱微创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21):2003-2006.
[5] 庄怀铭,徐耿填,黄青.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19(6):506-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