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法
山东省东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泰安 271500
【摘 要】目的:讨论食源性疾病监测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80例,2018年200例,2019年210例,2020年220例的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患者,找出在2017年到2018年中食源性疾病检测的问题找出,并在2019年,2020年实施针对性对策。比较四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漏报率以及首次审核通过率的情况。结果:四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漏报率以及首次审核通过率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会出现漏报,信息填写不完整,无生物标本信息等问题,使用针对性对策,可以减少漏报率,提高首次审核通过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问题分析;对策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1]。在我国,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品中存在致病因素导致人体发生感染性或者中毒性疾病[2]。食源性疾病一般为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针对食源性疾病检测的问题实行合适的措施,可以减少漏报的情况[3]。本文中选择2017年180例,2018年200例,2019年210例,2020年220例的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患者,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80例,2018年200例,2019年210例,2020年220例的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患者,其中在2017年:男,女分别为90例,90例,年龄/年龄均值为:20岁到72岁、(39.32±1.72)岁。2018年:男,女分别为100例,100例,年龄/年龄均值为:21岁到73岁、(40.18±1.51)岁。2019年:男,女分别为105例,105例,年龄/年龄均值为:22岁到70岁、(39.58±1.15)岁。2020年:男,女分别为110例,110例,年龄/年龄均值为:20岁到71岁、(40.08±1.61)岁。
1.2方法 找出2017年到2018年期间食源性疾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漏报,信息填写不完整,部分食源性疾病病例无生物标本信息的情况。在2019年,2020年实行针对性措施。(1)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检测的工作流程的管理,并保证检测的有效性以及及时性。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将工作流程理顺,对门诊信息进行查询,防止出现漏报的情况。(2)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报告质量。培训的内容主要有食源性疾病的定义,报告流程,检测目的,检测报告网络系统,常见食物的诊断等。(3)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的信息化,针对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的病例进行提醒,从而提高首次审核通过率。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 结果
2.1四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的情况 在2017年的生物标本采集率达到66.67%,菌株阳性率达到30.00%;在2018年生物标本采集率上达到65.00%,在菌株阳性率上达到16.92%;在2019年生物标本采集率达到59.52%,菌株阳性率达到20.00%;在2020年生物标本采集率达到68.18%,菌株阳性率达到25.33%;差异较大(P<0.05)。
2.2四年中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漏报率以及首次审核通过率的情况 在2017年的食源性疾病检测漏报率为11.11%,首次审核通过率为91.67%;在2018年食源性疾病检测漏报率为9.00%,首次审核通过率为91.50%;在2019年食源性疾病检测漏报率为4.76%,首次审核通过率为95.24%;在2020年食源性疾病检测漏报率为4.09%,首次审核通过率为97.73%;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品中致病因素导致传染性疾病以及中毒性疾病[4]。对患者进行食源性疾病检测,并及时进行上报,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情况[5]。针对食源性疾病检测的问题实行合适措施,有利于减少漏报率,提高首次审核通过率。使用加强对食源性疾病检测的工作流程的管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的信息化措施。2020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率高于2017年,漏报率小于2017年,2018年,首次审核通过率高于2017年,2018年。
综上,在食源性疾病检测中会出现漏报,信息填写不完整,无生物标本信息等问题,使用针对性对策,可以减少漏报率,提高首次审核通过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念欲霞,郑玲玲.食源性疾病监测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1,11(01):83-86.
[2]周翌婧,周永林,吴高林,甄世祺.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公共卫生与预防 医学,2019,30(01):37-40.
[3]张剑峰,高飞,李敬晶.黑龙江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 理,2017,33(05):613-615.
[4]张静,刘海燕,黄昌,张秉慧,刘军,秦剑秋.2002—2014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及控制对策[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05):597-601.
[5]王晓岚.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在基层哨点医院监测现状及发展[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 (03):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