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实践意义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吴娟 陆扬清 周雪琪
[导读]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吴娟   陆扬清  周雪琪
        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 江苏无锡   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认知度评分为(96.9±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病房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疼痛护理管理;创伤骨科;病房;实践意义
        创伤骨科所收治的患者多为急诊患者,如脊柱创伤、四肢创伤、关节创伤等,患者出院到出院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有程度不同的疼痛感。疼痛的产生不仅会对患者情绪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会引发不良应激反应,阻碍患者病情康复。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员,其自身对疼痛的认知、干预态度、护理技能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干预效果,故而强化对护理人员疼痛护理管理的重视,强化护理人员的认知、提高其干预技能非常必要。因为,为进一步改善创伤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本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创伤骨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并就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不愿参与研究者;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0.9±3.0)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1.6±3.3)岁;同时将我院创伤骨科3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管理,为患者开展干预;即由护理长进行统一工作调配,护理人员遵从安排为患者开展相应护理服务。观察组则接受疼痛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开展干预;具体管理内容如下:(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士系统化培训的注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骨科护理知识,特别是疼痛知识,使护士认识到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加强护士对疼痛危害的认识,从而了解到疼痛的产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易怒也可能影响病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加重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意识和责任感;此外,加强对疼痛干预知识培训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护理人员掌握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的方法,进而有效提高干预质量。干预后,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环节,对培训的相关内容进行评估,检验培训效果和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培训效果。只有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同时,评价结果要与护理人员的工资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积极性。(2)疼痛干预管理。(1)护理人员是与患者频繁接触的人,其沟通方式、行为表现和态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协调。因此,护理部门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使护士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患者急需,他们应该有能力考虑患者。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以更耐心、体贴的态度对待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质量和更细致的护理和干预,让患者真正体会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关怀和关怀,才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促进他们的疼痛缓解,加速他们的康复。其次,教育与疼痛管理。(2)知识教育是日常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解释的方式和语言将影响患者的认知。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能够用熟悉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讲解和宣讲,并加强对表达能力较弱的护士的实践,直到他们能够理解病人的知识,才能解释疼痛形式,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止痛方法,对患者准确、方便。

(3)疼痛干预的实施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掌握冥想、注意力转移、呼吸等使用方法、咳嗽时轻轻按压伤口等专业技能,防止伤口破裂等,了解药理作用、使用方法等,各种止痛药的预防措施和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对护士疼痛干预管理的重要性以上措施,可以保证护士掌握疼痛干预的技能和方法,从而保证疼痛干预的有效实施和疼痛干预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知情况,以自制认知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原因、疼痛表现、干预方式等,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度越好。(2)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以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创伤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多为骨折、骨外伤等骨科疾病。疼痛是本科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无论是外伤还是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患者都需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的疼痛往往会使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易怒等情绪,甚至怀疑治疗效果和医护人员的水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抗治、医患矛盾等严重后果。因此,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尤其是疼痛干预,值得重视。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是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减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类似于康复外科的理念,也是一种通过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病情,减少不良后果,从而加速患者康复的管理模式。骨伤科护士作为护理干预的第一执行者,其对疾病和疼痛的认知及护理技能的掌握往往直接影响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疼痛的护理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干预。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和疼痛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对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通过疼痛干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教育技能和疼痛干预技能,促进护理人员以更合适、更专业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服务,对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果显示,训练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创伤骨科病房患者的干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论
        总之,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创伤骨科病房护士的疼痛意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
        参考文献:
        [1]刘芳君,骆淑玲,翁金金.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2):64-66.
        [2]花妮.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47+164.
        [3]何筱筠.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服务质量的影响[J].名医,2019(10):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