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期   作者:杨燕 王兰 陈敏
[导读]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
        杨燕 王兰 陈敏
        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 邻水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开展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速度各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短,恢复更快,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及辩证施护利于促使其不良症状尽快消除,恢复正常大便次数及性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属于高效可靠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推拿;小儿腹泻;治疗效果
        如今儿科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尤其儿童机体功能差,各器官发育不不完善等,导致很容易因为轻微疾病产生严重伤害,因此不可忽视儿科疾病,确保症状尽快缓解[1]。小儿腹泻作为常见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多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并伴随其他症状,应注意尽早开展治疗措施,促使症状缓解[2]。如今中医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其与传统西医口服、静脉或肌肉给药不同,可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及推拿治疗方案,更易于被患儿接受,提高其依从性[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9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6例,对照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4±0.46)岁,包含急性腹泻34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6例;观察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2.12±0.43)岁,包含急性腹泻35例,前延性腹泻6例,慢性腹泻5例;排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相关药物过敏患儿等。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医护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加强患儿饮食管理,快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给予液体预防脱水和对症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推拿及护理服务,如下: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治疗药物选择吴茱萸、艾叶、五倍子、白术、丁香等,将药物研磨成粉状后,与凡士林均取适量调制成糊状,并将药物敷贴在脐部,每天1次,连续治疗6d;而且需依据患儿病情加减用药。②中医推拿治疗,伤食泻患儿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如油腻食物食用过多、哺乳不当等,表现为呕吐、腹胀、大便酸臭等症状,推拿方法为清大肠、揉板门、补脾经及云内八卦各5min,200~300次,针对腹痛患儿给予顺时针腹部按摩5min。风寒泻患儿主要是由于受寒引起,表现为流涕、大便清稀等,选择补脾经、云内八卦、外劳宫各5min,200~300次,补大肠100~200次;若患儿咳嗽或发热,可给予扶阳罐温灸腹部相应穴位。③基础护理,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安抚患儿情绪状态,提高依从性,尤其重视对其的饮食指导,禁止暴饮暴食及油腻食物。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痊愈为症状3d内消失,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恢复正常,且镜检正常,病原学结果阴性;显效为症状3d明显改善,大便成形,次数减少至少2/3,且镜检结果明显改善,病原学结果阴性;有效为症状缓解,大便次数减少至少1/2,大便性状改善;无效为不满足上述药物,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效果,比较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方法: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患者32(69.57%)例,显效患者8(17.39%)例,有效患者5(10.87%)例,无效患者1(2.17%)例,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痊愈患者(45.65%)例,显效患者(23.91%)例,有效患者6(13.04%)例,无效患者7(15.22%)例,治疗有效率为82.61,经比较,观察组疗效更好,比较差异显著,χ2=4.92,P<0.05。
2.2两组康复效果及住院时间分析: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康复速度各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短,恢复更快,P<0.05。
表1 两组康复效果及住院时间分析(d,x-±s)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及进步,不仅学习了先进的西医治疗理念及方法,并深入研究了中医辨证治疗的理论,完善中医治疗方案,认识到中医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小儿腹泻作为儿科常见疾病,传统西医治疗虽然可起到缓解症状作用,但治疗方案难以被患儿接受,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而中医治疗则不具备侵入性,可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及推拿治疗方式,易于被患儿接受,而且推拿治疗舒适度较高,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注重辨证施治,依据患儿证型选择适宜药物通过研磨制成糊状物后贴敷治疗,促使药物可直接对穴位产生作用,而选择神阙穴作为主要穴位,其与脏腑、经脉等联系紧密,且皮肤脂肪较少,毛细血管丰富,取该穴位敷贴治疗可实现对穴位的刺激,确保获得良好的效果。药方中选择吴茱萸、白术、丁香等可起到降逆止呕、健脾燥时及温中降逆等功效,使用后快速经穴位传遍经脉,实现疏松气血功效,利于缓解症状。推拿治疗则依据患儿证型选择适宜穴位及方法进行治疗,可起到改善小肠吸收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如患儿多脾胃薄弱,按摩可选择神阙穴、中脘穴和天枢穴,利于增强脾胃,且推拿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尽快缓解症状。在治疗之外应实施中医护理服务,如开展健康教育,促使患儿及家长均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并认识到中医治疗的优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康复速度各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更短,恢复更快,P<0.05,表明针对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利于症状尽快消失,促使大便恢复正常,利于改善患儿身心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医院社会形象。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显著,是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改善的有效措施,利于恢复正常大便,促使其尽快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冬梅.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156-157.
[2]赵伟青,戴伲伲.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4):46-47.
[3]徐海瑛.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69-170.
[4]黎冬梅.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4):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