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入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天,本是富有生机、充满希望的季节,但目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疫情状况不容乐观。此次抗击疫情,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强,免疫力提高了,自然会抵御瘟疫的侵袭。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合理运用药膳进行食养和食疗,大力扶助正气,提升我们自身免疫力,才是抵抗病毒最好的方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除了采取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措施以外,能否从身体素质上进行提升,从而抵御感染?中国知名食疗药膳专家陈旋女士表示,在疫情面前,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陈旋,中国食疗行业、药膳行业知名专家。作为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独特疗法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以来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陈旋曾经多次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关于食疗药膳行业发展的学术论文,对于中国食疗行业的影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包括:《特别健康》、《健康必读》、《中国医学人文》、《世界复合医学》等。
同样类型的疾病在不同体质的人的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症状。陈旋女士表示,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发挥更好的功能状态,从而减少感染风险,并且促进感染后的恢复。
陈旋女士介绍说,良好的营养状态是通过每天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搭配积累而形成的。我们每天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各类营养素供给充足而且比例合适的时候,才能使人体处于最佳状态。
药食同源产品依据中医理论,利用食材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作为新兴产业,药膳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众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以及医疗支出压力,而且有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会使人们更加注重养生保健、增强免疫力,这其中“孕育”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体量甚至比中药都大。据统计,2013年以来,包括“药食同源”产品在内的全国保健品市场产值已达3000亿元以上,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大力发展药膳产业,不仅是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
那么,为了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品牌,陈旋女士认为药膳行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药膳制作属于特殊行业的技能型人才,涉及中医学、中药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专业学科理论,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岗位。高职类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输出的重要培养基地,可试点开设药膳专业,同时与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不仅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真正发挥了高职教育的创办初衷;还可以借助行业协会针对有一定基础的相关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既可弥补高校培养周期长导致的人才空缺,又可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2.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导行业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于药膳行业而言,食材有哪些功效、适合什么人群使用、出现何种症状时使用、用量是多少等,都应该出台详细的行业标准或规范,这样既可以约束药膳从业人员行为,又可以指导大众科学食用药膳。
3.进一步扩大药食同源目录。2002年,原卫生部曾公布了86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名单,2014年名单扩大到101种;2020年1月6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随后不久党参等9种物质又被列入食药物质管理试点行列。由此可见,为推动药食同源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录一直在源源不断的扩大,但也不宜盲目扩大目录范围,一些药性较为剧烈或有毒的药材确实不可纳入其中。
4.指导药食同源产品科学宣传。药膳的属性是餐饮食品,但又不完全是食品,而是兼具保健养生功能的食疗产品。在宣传时,既不能说含有某种特定功效,更不能说可防病治病,企业往往为此陷入不敢宣传的尴尬之境,不仅不利于品牌传播,也不利于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科学认知,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胡乱宣传的行业乱象。因此,企业要把好产品宣传尺度,不要过度或夸大宣传,例如药膳只宣传其本来所具有的食疗养生功效,但不可代替药物,监管部门则对照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管理办法加强监管,从而促进药膳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