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的敏感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李舸
[导读] 分析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中的敏感性。

        李舸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 分析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中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和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荧光法和KOH湿片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效果。结果 真菌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检测法;真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荧光法在皮肤浅表真菌筛查中阳性率较高,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真菌荧光法;皮肤浅部真菌筛查;敏感性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主要由真菌侵犯表皮、指甲、毛发所引发,主要表现为:手足癣、头癣、体股癣以及花斑藓。浅表部皮肤真菌病传染性极强,且病情十分顽固,极易交叉感染或传播,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现阶段对此种疾病主要采用涂片镜检、免疫学检查以及分离培养等。KOH湿片作为传统诊断方式,有检测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势,但也有敏感度低和漏诊率高的问题。有学者提出,真菌荧光法可通过荧光素以及真菌细胞壁内几丁质、纤维素结合发现真菌轮廓,便于观察[1]。现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男70例,女60例,年龄2~75岁,平均年龄(52.16±1.27)岁,皮屑标本40例、甲屑标本50例、毛发标本40例。皮屑采集(主要采用75%乙醇对于病甲进行彻底消毒,待干之后可使用火焰灭菌冷却,并采用钝刀刮去皮损炎性和活动性边缘磷屑);甲屑(使用75%乙醇彻底消毒,待干之后可使用火焰灭菌进行冷却并使用钝刀刮去甲变色,萎缩或者变脆的甲下磷屑)。
1.2 方法
        材料:真菌荧光染色液主要由(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准备好10%KOH溶液和20%KOH溶液。显微镜主要为奥林巴斯公司生产,型号为CX23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模块。
        KOH检测法。选取10gKOH将其溶于50ml水内,并加入10ml甘油以及40ml二甲基亚砜混合均匀成为复合液。首先标本内滴入10%KOH溶液,改好玻璃片,使用酒精灯将火焰稍微加热,待标本完全溶解之后改好玻璃片使得标本呈现透明状,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如果为指甲则需加入20%KOH溶液进行检查。
        荧光染色法:标本内加入一滴荧光染色液,之后盖上玻璃片,稍等十秒之后采用过滤纸吸出多余染液,轻轻压盖玻璃片,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患者阳性率。所有检测标本均于通过多种方式联合诊断,判定100例为阳性属于真菌感染;20例为阴性并非真菌感染。(2)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符合率、特异度、有效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阳性率
         真菌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检测法,数据见表1。
表1  诊断阳性率(n,%)

2.2 对比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
        真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
        表2  患者疾病诊断灵敏度(n,%)

3 讨论
         浅表性真菌感染属于皮肤科常见和多发性疾病,由于宿主和真菌长期相互作用极易造成遗传易感,出现较高发病率、复发率。依据不同学者研究结果,有学者认为发病率为3.4%,仅低于变态反应疾病和痤疮、病毒性疾病,且皮肤性浅表真菌感染也和季节、地区温度和卫生习惯相关[2]。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患者就诊意识提升,选取有效诊断方式快速诊断疾病便十分重要。
         KOH湿片法属于临床常见且较为廉价的真菌检测方式,但由于背景较为杂乱,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问题。荧光染色液主要由特殊荧光素标联几丁质酶溶液和10%KOH液组成。荧光染色法可通过特异性荧光标志物和真菌细胞壁内几丁质、葡聚糖结合,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为蓝色荧光,和暗色背景有明显区别,及时仅有少量菌丝、孢子依然可被检出[3-4]。虽然荧光染色法可有效标志纤维素,但检测时纤维形态并不规格,边缘锐利但无菌丝以及横隔结构鉴别相对较为容易。近年随着真菌感染种类变化,其中有研究认为采用荧光染色法时更好辨别真菌孢子,同时在疑难标本体可有效提升马来色菌毛囊炎,难辨认癣、念珠菌性甲真菌等病原菌[5]。对比本次研究结果,通过荧光染色法进行皮肤浅部真菌筛查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阳性率以及灵敏度、特异度。此种状况主要原因为,当患者接受荧光染色法践行检测时荧光显微镜特定激光下菌丝和孢子可呈现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真菌轮廓和暗黑色背景之间可形成强烈对比差,进而使得疾病诊断更为清晰,也更加便于寻找、识别。
         综上所述,真菌荧光法可有效提升皮肤浅部真菌筛查有效度、灵敏度、特异度。
参考文献
[1]杨颜龙, 张素敏, 易松柏,等. 荧光染色法和氢氧化钾湿片法在诊断浅部真菌感染中的敏感度比较[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1(7):389-390.
[2]李椅云, 李平, 颜景兰. 荧光染色法与KOH法在皮肤真菌检查中的效果比较[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32(1):87-90.
[3]余菁, 许辉, 刘芝翠,等.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5):314-318.
[4]黄平.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浅部真菌感染直接镜检中的应用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8):127-132.
[5]唐宏伟, 周敏. 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比较[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26(4)225-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