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干预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李曼
[导读] 探究全程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曼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名到我院急诊科室就诊的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随机地将其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各为5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人性化护理;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
        急诊作为医院中比较重要的科室之一,收治患者的数量较多,且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较为复杂,所以增大了该科室的治疗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1]。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所以患者的情绪较差,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也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2]。鉴于此,本研究将选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100例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2月到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100例展开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表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50)与参照组(n=50)。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2-72周岁,平均年龄(49.23±0.23)周岁,男性24名,女性26名;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12-72周岁,平均年龄(49.08±0.21)周岁,男性23名,女性27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其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等。
        实验组患者给予其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病情较急且较为严重,所以会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医患纠纷等恶性事件,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宣教: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诊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了解急诊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饮食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平衡膳食为基本原则,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认真的指导,让患者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辛辣,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充铁及钙等微量元素;(4)疼痛护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伤口疼痛的现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例如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对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遵照医嘱给予其一定的镇痛治疗;(5)基础护理:要求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制度及医院的环境设施,让患者更好的了解医院,以便于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及时清扫病房,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主要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两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心理状态评分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情绪越差。护理满意度评判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满意度行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
        对比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同参照组相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更好,两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急诊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S,分)


2.2 实验组与参照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见表(2),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表2:两组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诊患者的病情具有“危、急、重”等特点,这类患者的病情严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患者常常由于病情的变化较快,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医生实施后续治疗工作[3]。为了避免急诊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所以有必要在给予其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其一定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全程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方法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有助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孙国爱,张白,甘白水.对急诊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215-216.
[2]李慧平,郝巧云.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9):137.
[3]王辉,聂世俊,孙洪娜.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分诊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04):439-4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