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刘艳妮
[导读] 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

        刘艳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9.5~2020.4内收治的80例依照随机排列法列为一般组(n=40,一般护理)与疼痛组(n=40,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疼痛组明显低于一般组;而疼痛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一般组,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能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状态,缩短其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预后较佳,值得应用。
【关键词】创伤性;疼痛控制;术后康复;骨折
        创伤性骨折在临床是一种极为多见的外伤性骨折,该病一般发生于暴力伤害、交通意外及意外跌伤等,随着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导致创伤性骨折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骨折部位激烈疼痛及功能性障碍等是其主要表现,对患者来说,激烈疼痛是首要应激反应之一,不但加大临床治疗难度,使患者依从性降低,且会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双重压力,需予以一定重视。对于创伤性骨折临床普遍采用固定、手术复位及功能康复等方式治疗,虽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易引发血压身高、骨骼肌收缩及呼吸急促等现象,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1]。而采用适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疼痛感,促进其骨折愈合,加快其术后康复速度。基于此,本文在本院选取该类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旨在分析其护理效果,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9.5~2020.4内本院纳入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抽调80例依循随机排列法分为一般组与疼痛组,各40例,本次试验均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IRB-2020-289),一般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0岁,均数(48.57±3.45)岁,疼痛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5~71岁,均数(48.43±3.26)岁,两组相关数据相比无差异且均参与本次试验并签字,P<0.05。
1.2 方法
        一般组: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告知患者与骨折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强化患者功能恢复训练,并对其功能训练内容加以监督。
        疼痛组:1.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行为与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疼痛状态、主诉、性质及疼痛时间等,重点评估患者睡眠及焦虑等情况,判断患者疼痛状态,为后续护理提供依据。2.与患者建立有效且积极沟通与交流,鼓励患者倾诉主观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骨折疼痛感受表示理解与安慰,并对其消极、抑郁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作出疏导,同时按照患者喜好、性格等情况指导患者选取适宜方法转移自身注意力,以降低负面情绪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3.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放松肌肉及闭眼冥想等方式缓解疼痛感,可采取播放轻缓音乐、与患者交流及向其讲解成功案例方式增加其治疗与护理自信心;其次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获得家属理解与配合;护理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合理需求予以满足,按照患者疼痛情况遵医嘱予以止痛药物;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体位,辅助其翻身,在切口处用冰袋冷敷,并将患肢抬高,通过轻柔手法按摩患者肢体进而改善其局部麻木、肿胀等情况,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其疼痛状态。4.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与指导其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促使血液循环与骨折康复;按照患者骨折程度与其耐受力选取合适锻炼方式,初始可选取简单锻炼方式,而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与时间,促使其功能恢复与避免发生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疼痛状态[2],采用10cm标尺,两端分别标为0分与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同时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疼痛组明显低于一般组;而疼痛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一般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疼痛状态、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n=40)

3 讨论
        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现象,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引起多种不良现象,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因此对于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减少其疼痛感,对其术后康复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疼痛组明显低于一般组;而疼痛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一般组,P<0.05。表明疼痛控制护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模式,疼痛控制护理能加强患者对骨折术后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对疼痛程度有更好的掌握,加强患者对自身疼痛控制力[3]。其次疼痛护理展现出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具体情况为原则,从患者各个方面出发,评估其疼痛程度,为其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使患者疼痛状态得到缓解,促进其骨折愈合时间与缩短住院时间,进而加快其术后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采用疼痛控制护理能显著改善其疼痛状态,缩短其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而加快其术后康复速度,有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元元,张娜.四肢创伤性骨折切开内固定术后路径化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8):87-89.
[2]马琴,周华,邱菲,等.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5):608-610.
[3]桑汩.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5):958-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