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血压控制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朱莉 王美娟(通讯作者) 李旭红 周洁
[导读]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使其认识到长期治疗、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朱莉 王美娟(通讯作者) 李旭红  周洁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0
        【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使其认识到长期治疗、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尽早恢复健康。?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能使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血压控制?
                  
1.高血压病因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①体重超重和肥胖。②遗传。③职业。④年龄与性别。⑤膳食高钠盐,饮酒吸烟。⑥其他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长期的噪声影响等。其中体重、心情、饮食是可控制因素,这跟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是一个顽固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因其病因隐蔽,并发症多而后果严重,被称为“隐形杀手”,而我国人民防病治病意识较薄弱,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受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人对高血压认识不足,预防上不积极,治疗上不坚持,不得力,加上近年来社会上的欺骗性宣传和误导,使相当一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存在不少误区,如不引导病人走出误区,高血压病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发生高血压病,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病人因治疗不当或不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
2.健康教育
?2.1饮食指导
        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禁饮烈性酒,戒烟。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1]。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尤其应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以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为宜。据报道,高食盐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增加1g食盐发病率增加约1%左右。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控制脂类食物的摄入防止血脂过粘,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应控制高脂类的摄入,防止血脂过粘,因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致血压不降,还易出现心脑血管时间的突发出现。
2.2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①高血压病人必须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2]。②坚持长期服药。如果血压降至正常的病人没坚持药物维持治疗,亦会引起血压反跳现象,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教育病人在血压控制后,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可随意停药。对血压长期增高者,降压不宜过快,许多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常于病人站立时发生,嘱其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③严格掌握服药时间。生理状态下的血压具有波动性,兴奋、恐惧或运动时血压可明显增高,睡眠时血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恐惧下也可引起高血压。因此,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避免生气和愤怒的发生。努力减少精神压力,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和周围的事物。
2.3运动指导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

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太极拳、、游泳等,掌握好运动量,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3]。运动后如感到轻松、食欲和睡眠良好为宜。练气功可以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作用。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坚持不懈、有序、有度的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利。每天坚持在适度有氧的条件下运动,如慢步跑、快步走跑、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跳舞、滑冰、气功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min-15min,一般为30min,每周3次-5次,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中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4心理指导
        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情绪波动:高血压患者怕心态不好,最怕情绪急躁,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对待,这些都直接影响血压的改变,有人统计过,心态不好的患者,心脑血管突发事件为85%,所以对这类高血压患者,应在护理上强调保持稳定的情绪很重要。另外嘱家属及患高血压患者的亲人,对外来的突发事件不要急切告知患者,应该让这类高血压患者的心态稳定后,慢慢的进行渗透,对心态不好爱急躁的患者应该给予安慰和分散患者注意力,致使患者的情绪稳定[4]。所以说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
2.5血压监测方法
        血压监测是指导和评价治疗高血压病效果的依据,也是防止血压过高或血压过低导致不适的关键。因此应及时测血压。①对住院病人我们每天1~2次测血压,对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尤其是降压治疗期间每日测量血压4~6次,观察血压24h变化情况已防意外。门诊各级高血压病人在首次服药时应嘱病人每日1~2次连测3d血压,待血压稳定后每1~2周复查一次,每次调整药物后,1周应测量1~3次血压,Ⅲ级高血压患者在就诊当天服药后,要测一次血压。②对于高血压病人,我们除了宣传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还要向病人普及医学知识,指导病人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让病人定期、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按照医院要求的时间,携带记录来院进行复查诊治。
3.小结
        加强指导家庭护理人员对患高血压疾病的病人,做好思想工作,在护理上明确告诉患者,高血压病能控制,对由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心脑血管突发事件能预防,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是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延长生命的。在家庭护理上还应指明生活中应注意事情,禁忌症等。使高血压患者安全,平稳的生活。达到家庭护理的指导。??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不仅增长了高血压病人的医疗知识,还提高了预防保健能力,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健康教育的实施,消除了病人的心理障碍改变了病人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对病人实施有计划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昌茂.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J].右江医学,2003,31(5):480-481
【2】张金枝.高血压病.见:毛焕元,曹林生.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80-806.
【3】黄茂盛,洪霞,曾军,等.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极其危险因素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98-201.
【4】孙淑玲.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6(11):173-174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