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李俊轩,刘心怡,曹鑫,程昊宇,刘元东,卢嘉坤
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市 东丽区300300
【摘要】灾难应急救援是国家应急处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灾害中承担着医疗保障任务。然而在救灾过程中,医护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对伤员造成了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等,加重了伤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如何控制医护工作者在灾难救援中的人为失误做了探讨,以期能够对灾难医学救援提供优化建议。
【关键字】灾难救援;人为失误控制;优化诊治
前言
现代医疗体系认为,灾后及时明确伤情并开展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与之相关的检验医学以及灾害救援医学在早期判别伤情、监控伤病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大灾害救援保障任务对应急救援医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救援行动中,部分医务人员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误诊、漏诊或者抢救不及时,在原本可以被救治的创伤上造成了不应有的伤残甚至是死亡,这就是现代救援医学中非常关注的人为失误问题,也是本文试图阐明与解决的难题。
一、灾害救援中人为失误的概述
人为失误就是指因为人的主观因素而导致的系统的故障或者机能不良,是违背机制设计和操作规范的错误行为。不可否认,人在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再到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差错,从而导致失误和事故。据统计,1992年的美国有10万人死于医疗事故,其中约1/4是医护人员疏忽所致。在我国,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存在将手术器械遗留患者腹中等事故。而在环境更为复杂、条件更为简陋的灾害救援医疗工作中,人为失误造成的危害会更加严重。
救援医学的任务主要是现场急救、灾后传染病防治以及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卫生和健康保障。其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现场急救,包括运送伤员、医疗救治和健康恢复等。由于灾后环境十分复杂,开展现场急救任务往往面临着多重困难。首先是伤员的受伤情况复杂,同时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其次是伤病员集中大批出现,且危重病人多,无法按照常规流程开展治疗。更重要的是灾后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很可能面临缺水、缺电、缺药品的艰苦环境,很难开展完善的医疗救护手段。在这些客观原因下,难免会出现失误的情况。
二、现代医学对救援失误原因的分析
2.1 医生的感知状态
医生的感官能力对于病人的病情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医生需要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对病人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有时需要用双手的感触获取表层以下的信息,一些特殊的伤病还需要用到医生的嗅觉。在整个会诊过程中,医生的各种感官都在运作,以此获得关于病人的正确信息,并传递至大脑作出有利于治疗的决策。
如果医生具有正常的感知能力和状态,可以准确地掌握伤病员的真实病情,则该诊断是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的;反之,如果医生获得的信息有误,那么其制定的治疗方案很可能对病人的痊愈没有帮助,甚至会给病人造成新的伤病。
2.2 医生的心理状态
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人的心理状况会直接提高或降低到其注意力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到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换言之,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因素,且与其当下的心理状态挂钩。将该研究置于诊治过程中,在灾后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医生往往需要同时面对多个病人,就一般理性而言,医生会下意识地更多关注症状明显、态势严重的伤病者,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表征病情较轻的患者,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无疑加大了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此外,如果医生自身处于较低的心理状态水平,其感知能力也会大幅下降,结合上一小节的分析,感知能力的减弱将直接降低医生的判断能力和技术水准。综上,灾后救援医生的心理状态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
2.3 医生的经验与专业素养
医生要准确地诊断出病人的症状,依靠的是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其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现实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生缺少诊断经验,理论与实际脱节,往往会造成误诊。例如在搬抬病人时,由于救护人员无抢救经验,没有认识到可能产生的脊柱压缩骨折,结果造成患者半身瘫痪,造成这一惨剧的主要原因是救护者缺少救护方面的知识,且缺乏经验, 在遇到突发灾害时无法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所以说,医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会直接影响、制约着医生在整个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三、采取科学的办法减少人为失误
人为失误是人脑的机能不足的客观现实反映,换言之, 是人的心理的复写。人的心理反映带有主观性的个性和特性;,包括感觉和知觉、兴趣和注意、情绪和意志等等。所以在灾后救援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办法,警惕任何不正常的心态和心理,不拘泥于局部观点,不迷信仪器,不主观臆断等等。
注意平急结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开设应急检验项目,也即应开设抢救伤病员生命必不可少的项目。灾后救援的最优先任务是抢救伤员,不能以平时思维为确保诊疗效果开设太多治疗项目。
推动应急医疗设备的发展。应急检验设备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轻便易携带,操作简单且方便,环境耐受度高,尽量使用干化学方法,自带电池电源等等。同时,帐篷医院的展开、撤收耗时长,机动性能差,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有漏水情况,高温高湿条件下部分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使用应急医疗方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
做好日常维护,加强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医疗队应加强应急救援医学单元中各类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要具备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每项检验项目有详细的质量控制记录,确保平时、应急时救援医学单元运行稳定、救援设备准确可靠。应急救援医疗队配备的设备需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可编撰简易操作手册与常见故障排除手册,对备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操作训练,确保随时能够全状态投入使用。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出训练、外出保障和灾害救援等机会,不断检验医疗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保障能力并进行细微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医疗水平。
结语
灾难救援治疗事关灾后生产建设恢复和人民生活保障,如何优化救援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学界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指出了导致人为失误的原因,并就如何科学地避免人为失误做了建议,或能为学界和一线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丹,王韬,刘中民.现代中国灾难医学的研究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2(01)
[2]姚元章,丁茂乾.灾难应急救援转运新策略[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01)
[3]戴月,钟清玲.灾难救护培训方案的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