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林
南安市医院 福建泉州 362300
[摘 要]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诊断中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结直肠癌的影像表现。方法 择取高度疑似结直肠癌患者86例,选自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患者均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手术病理诊断,对比低剂量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对患者低剂量CT影像表现加以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与低剂量CT检查诊断结果及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低剂量CT诊断后其影像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瘤28例,肠壁不规则增厚59例,病变肠壁外缘光整39例,不光滑或有结节影突出48例。结论 结直肠癌应用低剂量CT诊断有时效性,推荐使用。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低剂量CT;临床价值;影像表现
结直肠癌属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较高,且初期无特征性表现,病情发展后,患者会出现大便异常、肠梗阻、消瘦等症状,多数患者已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因此,早发现、早诊治结直肠癌,是救治患者的关键。既往临床将病理检查视为诊断“金标准”,但属创伤性操作,检查期间患者易出现出血、穿孔等症状,临床应用受限。低剂量CT为常用影像手段,能提供丰富的病灶相关信息。徐贤召等[2]表示,低剂量CT诊断结直肠癌患者能获取确切结果,并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低剂量CT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影像表现。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度疑似结直肠癌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有49例、37例;年龄跨度在30-85岁之间,平均年龄(56.78±5.94)岁;病程范围0.6~14个月,平均病程(10.56±2.34)个月。
1.2方法
78例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扫描检查,具体:①仪器及设备:CT扫描仪(西门子双源FLASH),扫描前应根据实际设定参数。通常,电压、电流、进床速度、螺距、重建层厚、间距、矩阵、视野,分别设定为120kV、150-160mA、18.75mm/s、0.938、0.625、512×512、30-40。获取相关数据后,使用Syngo双能量后处理软件(西门子多模图像工作站),完成SSD、VR、MPR、MIP处理。
②检查方式:未行钡灌肠或钡餐者,检查前2d少渣食,前1d予半流食,检查前晚口服番泻叶溶液(番泻叶20g+温开水1000ml),宜2h内服用。扫描前15min,应肌注盐酸山莨菪碱(新疆银朵兰维药,H65020200);检查期间,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姿势,经肛门注入气体1.0-1.5L,叮嘱气体不应放出,注气满意后,静注对比剂,并于注射50s、70s时,观察肠壁黏膜、基层变化;扫描范围起始于肝脏顶部,终止于盆底肛门水平部位,开展连续容积扫描。
③分期判断标准:UICC病例分期标准。
1.3观察指标
对比低剂量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并分析低剂量CT的影像表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数资料(%)c2检验; 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结直肠癌患者84例,诊断率为97.67%;低剂量CT诊断确诊结直肠癌患者81例,诊断率为94.19%。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低剂量CT诊断结果,二者无明显差异(c2=1.340,P=0.247)。
2.2病理诊断分期
手术病理与低剂量CT检查诊断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png)
2.3低剂量诊断结直肠癌影像学特点
86例高度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中,经低剂量CT诊断后,有81例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其中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瘤28例,肠壁不规则增厚59例,病变肠壁外缘光整39例,不光滑或有结节影突出48例。
3讨论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病,好发地点是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病发、致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3]。目前,临床尚未阐明结直肠癌致病机制,但疾病多于饮食、肠息肉等相关。因该病初期缺少特征性症状,故多数患者接受诊治时,疾病已达到中晚期,早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发现、早诊治结直肠癌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时效性[4]。现阶段,随着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诊断结直肠癌疾病时,广泛使用低剂量CT诊断,其诊断效能较好。本研究中,手术病理与低剂量CT检查诊断结果及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开展低剂量CT能提高患者早期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低剂量CT扫描检查,为临床常用诊断方式,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诊断信息丰富,并且较低照射剂量,图像质量较高,能在满足其他参数不变的基础上,保证了管电流与辐射剂量正相关的目的,从而显著提高了诊断精确度[5]。另外,此项扫描时间较短(7-9s),并检查期间患者需多次调整体位、患者检查期间经仰卧位,便可获得较清晰的图像,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低剂量CT应用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评估患者分期,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龙晓东,欧阳晓明,谢勇刚.128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结肠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5):871-874.
[2]徐贤召,葛涛.低剂量CT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J].临床医学,2020,40(03):70-71.
[3]高军.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1):114-115.
[4]朱慧,祁荣兴,邰兆芹,等.低剂量CT结肠成像联合MRI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02):207-210.
[5]程庆华.低剂量CT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