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病理检查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分期的价值和准确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程薇
[导读] 目的: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
        程薇
        吉林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吉林吉林 132011

        摘要:目的: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此次研究,时段限制在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均给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共有50例,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而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以及癌变部位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借助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可有效提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癌症分期越高、癌变部位浸润越深的患者,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关键词:冰冻病理检查;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疾病分期;诊断准确性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一般在25%,而在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该病多发于55岁左右的妇女,且我国临床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情进一步加重极易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见,尽早确诊并开展对症治疗至关重要,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的关键[1-2]。为研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患者的疾病分期中应用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特纳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内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方式进行研究,时段为2018年5月-2020年4月,对象为我院接收的68例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治疗患者,年龄42-68(55.26±8.33)岁。
        纳入标准:(1)符合全面手术治疗指征者;(2)言语可正常沟通者;(3)意识清晰;(4)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5)患者以“出血、阴道排液”为临床症状;(6)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了解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心脑血管严重疾病;(2)无放疗、化疗病史;(3)合并存在糖尿病;(4)其他组织、器官存在严重病变者;(5)精神障碍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3]。
1.2方法
        手术方法:均行“筋膜外全子宫联合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严格以检查结果为根据判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1)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医师先整体观察患者宫颈口、肿瘤浸润情况,通过组织钳对病灶标本进行夹取,将其置于特定温度(20℃-25℃)冰冻机中快速冷冻,10min后取出,病理标本切成厚度6μm的切片,将其放在病理载玻片上染色,成功后放入高倍镜进行读片,全面观察细胞分级等。(2)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手术结束后留取少量癌变组织开展切片检查,中性甲醛(4%)有效固定标本,后行脱水、包蜡处理,后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色后观察。
1.3观察指标
        分析诊断结果。
        分析子宫内膜癌分期结果。严格以 WHO2014版为基准进行,将子宫内膜癌分为G1-G3期。
        分析癌变部位浸润结果。临床将病变组织浸润宫壁的深度分为3级,Ⅰ级(病变在子宫内膜层内),Ⅱ级(病变侵入子宫壁浅肌层,<1/2肌壁厚度),Ⅲ级(病变侵入深肌层,>1/2肌壁厚度)[4]。
1.4统计学方法
        建数据库并借助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内含的计量资料凭借完全随机设计“t”进行检验并给予处理,内含的计数资料借助“x2”进行检验并作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此次研究共纳入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发现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患者共有50例,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
2.2 子宫内膜癌分期结果
        数据显示,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共检出50例患者,其中G1、G2、G3期分别有20、22、8例,后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G1、G2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 癌变部位浸润结果
        数据显示,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共检出50例患者,其中Ⅰ级、Ⅱ级以及 Ⅲ级分别有27、18、5例,后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Ⅰ级、Ⅱ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绝经、围绝经期女性,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第二位,第一位则为宫颈癌;临床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已成为女性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该病会对患者心身健康和家庭均产生一定影响。而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为控制肿瘤扩散和避免浸润[5]。目前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多以手术为主,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的病灶切除范围、切除程度具有显著差异,所以尽早明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至关重要,可为手术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以往临床多借助影像学手段检查患者实际病变程度,但诊断准确率并不高,很难为后续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所以病理学检查成为目前对肿瘤疾病最有效的诊断方式之一。病理学检查方式又有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检查之分,其中术前为活检,术中则通过快速冰冻病理展开检查,术后以石蜡切片病理检查为主。术前活检会受取材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误差,术中快速冰冻病
理检查可将术中获取的病灶组织直接进行检查,从而快速获得诊断结果为后续手术的顺利开展进行指导;术后病理检查虽说是诊断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因此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6]。
        此研究结果示: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后检查准确率为73.52%(50/68)。而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发现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以及癌变部位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借助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级和病灶浸润程度分级进行辅助诊断,进而为后续手术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陈莹, 郭严, 余刚.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 46(12):106-108.
        [2]王桂菊, 岳会珠, 许丽.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034(001):148-150.
        [3]张红雨, 陆奉科,李山,等.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外周血RDW检测在临床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0, 35(01):100-102+106.
        [4]邱黎倪, 陈秀娟, 黄凌娜,等.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评估[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011(009):108-110.
        [5]徐瑞峰, 乔苋清. 分析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临床中对于子宫内膜癌术中诊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23):77.
        [6]王红军.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敏感性影响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 027(01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