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茂盛
包头市第八医院 ,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随机择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时间线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与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5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溶栓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提高溶栓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性的完全闭塞而造成心肌损坏、缺血,甚至环伺,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心肌酶学与心电图发生动态改变、胸闷、剧烈胸痛等[1]。最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在逐年呈上升趋势,该病具有发病急、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了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就是再灌注治疗,例如溶栓治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静脉溶栓是一种具有简单便捷、成本低等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2]。本文主要对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时间线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与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50。在对照组中有男性26例,有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60—86岁,平均年龄(71.67±5.69)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有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61—85岁,平均年龄(71.33±5.21)岁,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相差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片300g(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g(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其中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采用尿激酶注射液3万~150万U(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742),将其融入到100ml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共滴注30min。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注射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批准文号:S20020034),3min和90min内分别推注注8ml与42ml。推注后持续为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9),800U/h,共泵入48h。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采用5000 U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泵入,1次/d,共治疗5d。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的溶栓效果。包括(治疗6h与12h的溶栓)。
②分析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出血、心源性休克)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 (±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表示,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的溶栓效果
观察组的溶栓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分析患者的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如果没有对患者实施及时的治疗那么可能会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若患者长期过度饮酒和吸烟、强烈应激、过度劳累等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要想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就必须要对患者实施心肌再灌注治疗,临床主要采用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两种方式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但是溶栓治疗相对于介入治疗而言,其具有更高的持久性,且利于患者预后的恢复[3]。可适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有尿激酶与阿替普酶,尿激酶为静脉溶栓的一代药,阿替普酶是静脉溶栓二代药,尿激酶的持久性相对较差,而阿替普酶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糖蛋白的作用,来有效激活纤溶酶原,从而有效使具有纤维蛋白功效的纤溶酶的可分解血栓产生,具有高安全性、高溶栓效果等优点。另外,阿替普酶没有抗原性,且半衰期较短,所以具有可选性来有效选择与血栓表明纤维蛋白的融合,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快速恢复[4]。
本研究观察组的溶栓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刘海燕[5]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提高溶栓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向杰,许青宗,耿玉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37.
[2]柯雪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9):121-122.
[3]刘斌,王霞,唐兵梅, 等.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240-243.
[4]刘萍.小剂量阿替普酶联用急诊护理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22-23.
[5]刘海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