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宋志卿
[导读] 目的 研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宋志卿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要】  目的  研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选我院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并分析,共80例,时间线为2019年2月—2021年1月,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传统的开腹治疗(对照组)与行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40。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进行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不仅能尽快恢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适用。
        【关键词】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临床效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就是胆道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占据急性胰腺炎的15% ~ 35%。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由于发病较急,具有高发病率、病情发展快、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并为了有效减少死亡率,通过进行降低胆胰管内压、消除梗阻、附加胆管引流。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操作复杂,且术后会发生诸多并发症,不利于预后恢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在临床应用。这几年来,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将其有效的应用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成就[1]。本次就从我院选取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分析采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治疗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选我院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并分析,共80例,时间线为2019年2月—2021年1月,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传统的开腹治疗(对照组)与行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观察组),2组均为n=40。对照组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范围在:42—80岁,平均年龄(65.36±6.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范围在:43—79岁,平均年龄(65.23±6.24)岁;以上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治疗,采取患者的上腹部正中位,行一切口,将腹膜后间隙坏死组织与胰内、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并放置引流管,使用生理盐水来冲洗导管。
        观察组:行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气囊取石,来源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来进行,若结石的直径超过1.5cm,则需要先用机械碎石再将结石取出。术后及时为患者进行鼻胆管的留置,每日冲洗鼻胆管,针对存有及时残余患者,在术后3—5d内采取合适的机械取石。在使用腹腔镜的过程中,首先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然后将腹腔镜置入,并仔细观察,然后吸尽血性渗液,采用超声刀来切开十二指肠和胃结肠的结肠韧带,保证充分显示胰腺,在有效确定坏死组织范围后将其清除,并将清除后的坏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利用生理盐水来冲洗胆管,通过胆管造影来将胆囊切除,经腹腔镜操作孔来进行引流管留置。在造影时若存在胆总管结石患者,需要对其实施腹腔镜胆道探查术,通过胆道镜网篮来将结石取出,也可进行胆道造影管的留置,术后对胆道进行减压。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抗生素与生长抑素来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腹痛消失时间、hs-CRP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②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血糖异常、假性囊肿、腹腔出血、胰瘘)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 (±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表示,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发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疾病,例如炎症、胆道结石等损坏胰黏膜屏障、胰管梗阻、胰液外溢,进而诱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且有大部分的患者通常会伴有胆囊结石。临床在以往的治疗中往往采用开腹手术来治疗该病,但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切口不利于有效恢复,所以治疗疗效不佳。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手术联合治疗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一些生理指标不太稳定的患者也能适用。该治疗技术可有效清除患者的胆囊结石,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规避了胆汁胰管反流的发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最佳治疗的效果[2]。
        本研究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欧廷政[3]等的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进行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不仅能尽快恢复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适用。
参考文献
        [1]何沙,卢永刚.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27-128.
        [2]陈金水,宋文先,王振宇, 等.不同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8,61(9):802-805.
        [3]欧廷政,罗勇,罗雪梅.两种微创术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疗效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3):363-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