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王娟,秦川,李华玲
[导读]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娟,秦川,李华玲
        邻水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安市 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4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B组(40例,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讲话时间、吞咽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MMSE及MoCA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组患者麻醉3h、6h后MMSE、MoC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后麻醉恢复时间更短,认知功能恢复更快。
        【关键词】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髋关节置换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患者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人数逐年增多。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因老年患者多自身抵抗力低下,且合并不同程度的基础性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创伤,麻醉耐受力差[1]。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选择何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旨在分析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44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B组(40例全凭静脉麻醉)。A组患者男24例,女20例;年龄67~84岁,平均年龄(74.21±2.45)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12例。B组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58±2.85)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均在65~84岁之间;(2)髋关节CT、X线等影像学资料完整;(3)无肝肾等其他脏器器官疾病[2]。排除标准:(1)麻醉禁忌症、手术禁忌症者;(2)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麻醉手术者;(3)严重肾功能不全者;(4)语言沟通障者。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完善常规生理检查。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取侧卧位,面罩吸氧5min,开放静脉通道,静滴复方乳酸钠注射液350mL;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盐酸右美托咪定0.8~1μg/kg静脉泵注10~15分钟,静注地佐辛10mg、芬太尼0.1mg、丙泊酚1~2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维持:A组患者使用静脉复合麻醉,吸入1%~3%的七氟醚,术中视病人情况合理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1.0MAC);B组患者予以丙泊酚(每分钟0.08~0.12mg/kg)持续泵注,依据患者情况调节丙泊酚注入速度。两组患者手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维库溴铵(每40min静脉注射0.03mg/kg),预估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止使用右美托咪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即术后睁眼时间、讲话时间、吞咽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及麻醉后3h、6h、1d的认知功能情况。通过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评分了解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3h、6h、1d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及语言能力;该量表共11项问题,最高分为30分,22分以下则为认知功能损害。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术后睁眼时间、讲话时间、吞咽时间、拔管时间)、MMSE量表评分及MoCA量表评分等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讲话时间、吞咽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见表1)。
表1 麻醉恢复情况比较[(x±s),mi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量表评分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MoCA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MMSE及MoCA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组患者麻醉3h、6h后MMSE、MoC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1天MMSE、MoCA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MoCA量表评分对比[(x±s),分]
        
        注:@表示与麻醉前比较,P<0.05;#表示与A组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
        A组患者术中出现房性早搏4例、偶发性室性早搏3例;B组患者术中出现房性早搏3例、偶发性室性早搏2例。2组患者发生的上述不良反应均未经处理自行消失。
        3 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频率较高,该麻醉方法可满足手术组织范围,但仍存在麻醉阻滞不全的情况,麻醉疗效尚未令人满意。老年人器官功能已呈退行性改变,存在韧带钙化、脊柱变形等问题,使硬膜外穿刺难度加大,且老年硬膜外穿破率较高,导致老年患者术中面临风险较大,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镇痛、肌松作用好,麻醉疗效理想,且用药剂量小,减轻了围手术期对老年人组织、器官的干扰,因此麻醉苏醒快,从而缩短了麻醉恢复时间。本研究对比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恢复情况,A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明显好于B组,A组患者术后讲话时间、睁眼时间等均较短,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麻醉后两组患者MMSE及MoCA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组患者麻醉3h、6h后MMSE、MoC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可见两种麻醉方式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相对更低,这与公丕英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考虑注入或吸入麻醉药物后,老年患者大脑内部受体的活性发生麻醉反应,加上老年患者自身代谢功能下降,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
        综上所述,两组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安全、可行。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后麻醉恢复时间更短,认知功能恢复更快。
        
        参考文献
        [1]陈淑梅,宋艳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7,11(46):104-105.
        [2]邹高锐,范钧钊,封享兰,等.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评估[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037(010):1180-1183.
        [3]付强,李斌,于泽.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6):8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