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探究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金童,1徐桂荣,2刘丽莉,1董丽娟,1徐笑1
[导读]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效果
        金童,1徐桂荣,2刘丽莉,1董丽娟,1徐笑1
        1.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山东枣庄   277101
        2.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山东枣庄  277400
        【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手术)。对比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161.37±44.54)min、术后排气时间(10.44±5.63)h、住院治疗时间(7.53±2.11)d,较之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27.5%,11/40),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不仅与患者生活方式有关,同样受环境因素与激素等直接影响[1]。子宫内膜癌以疼痛、阴道排液、发热与出血等为主要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使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产生影响。临床治疗中,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实施手术分期及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采取辅助治疗措施,实现治疗目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方法十分有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利用奇偶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位年龄(51.23±5.21岁;实验组中位年龄(51.25±5.28)岁。比对两组入组时上述资料提示P>0.05,具有比对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常规备皮并进行阴道与肠道准备,可以在全身麻醉后置入双J管,对输尿管加以保护[2]。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于下腹部正中至脐上3厘米的位置做纵切口,经腹腔后进行吸出腹腔液或进行腹腔冲洗,用COCHER钳钳夹子宫角部,将子宫提出腹腔,暴露腹腔,并于开腹后将双侧宫角钳夹出来,由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进行切除腹主动脉旁、髂总、髂内、髂外、闭孔等部位的淋巴结,随后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通过阴道将子宫与双侧附件取出,缝合阴道断端并经皮完成引流管放置。
        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在脐上方3厘米位置左右穿刺,将腹腔镜置入其中,于左侧反麦氏点的位置与脐平腋前线部位穿刺。完成气腹穿刺后针对输卵管狭部进行电凝处理,借助腹腔镜探查患者盆腔与腹腔,对冲洗腹腔液体留取后开展细胞学检查[3]。随后,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进行向下清除腹主动脉旁、髂总、髂内、髂外、闭孔等部位的淋巴结,主要利用双极电凝与超声刀,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同样通过阴道取出,对阴道断端缝合后经皮完成引流管放置操作。
1.3评价指标
        (1)比较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2)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所得数据,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实验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组间数据比照,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总发生率较之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即子宫内膜有上皮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要类型,临床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不规律和排液等为基本表现。此疾病三联征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与肥胖[4]。为此,手术治疗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参考依据就是刮宫或宫腔镜获取内膜标本后送检的病理结果,并以盆腔B超检查、MR与肿瘤标记物检测等为辅助手段。
        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一般在早期可接受全子宫、双侧附件与盆腔淋巴结的清扫手术。若病情发展至晚期,行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缩小肿瘤的体积,为后期放疗与化疗提供必要帮助,使患者存活率以及生存时间得以延长。长期以来,开腹手术被普遍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但很难对腹膜后淋巴结状况加以评估,且创伤性明显,因而预后不理想,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近年来,腹腔镜设备的应用不断普及,加之手术医生自身技能的提升,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在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中[5]。腹腔镜手术期间术野清晰,在与双极电凝和超声刀等设备联合应用的基础上,可对淋巴管通路进行切割与阻断,并实现止血目的,使淋巴结清除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了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术中气腹加压情况下实现小血管闭合,减少肠道灼伤风险,术后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下床活动好,肠道功能恢复快,利于术后康复。
        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之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由此证实,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突出且安全,推广价值高。
        总体来讲,与开腹手术术式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确切且创伤小,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预后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韵,郑子雯,杨小荣, 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4):689-690.
        [2]栾允峰,高笛潇.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0):194-196.
        [3]马敬丽,崔冬青,程桂丽, 等.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癌症进展,2020,18(3):307-310.
        [4]宋娟,段永建,严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癌症进展,2020,18(21):2249-2251,2264.
        [5]赵小英.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数据变化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6):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