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争蓉 黄家钰 王丽
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院精神科从事护理护理工作的38名护理人员,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次研究主要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分析汇总问卷调查的内容来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本次研究还围绕针对性护理对策在实施前与实施后存在的护理工作问题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有22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8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4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后,有6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2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0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这就说明,针对性护理对策的实施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有利于精神科护理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护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
精神科是我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精神科所面对的患者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就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拥有充足的精力与体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心理护理实施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就直接影响了精神科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围绕我院精神科从事护理护理工作的38名护理人员来展开,在分析总结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院精神科从事护理护理工作的38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为50岁,年龄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28.97±1.27)岁。其中本科学历29名,大专学历9名。
1.2方法
调查问卷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开展方式,主要围绕心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部分的内容,一是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二是护患沟通情况,三是患者家属配合情况。
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了如下解决对策。第一,针对护理人员展开全面学习培训活动,精神科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活动,将心理学教育列入到培训学习活动之中,促使参加培训的全体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还要为护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不断提升自身灵活运用心理护理技巧的水平。第二,强调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护理工作者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一切护理工作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爱护,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第三,获得来自家属的全力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护理人员除了与家属进行面谈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外,还可通过微信、qq等多种方式来与患者家属进行深入的沟通,为患者家属与精神卫生相关的一些知识,促进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认知程度的提升,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的程度,在得到患者家属权利配合的基础上,护理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疾病也将得到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针对性护理对策在实施前与实施后存在的护理工作问题。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围绕三大护理工作问题展开,一是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二是护患沟通情况,三是患者家属配合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比较多,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处理。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38名护理人员在针对性护理对策没有实施之前,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二是护患沟通情况,三是患者家属配合情况。其中,有22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8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4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问题总比例高达89.47%。而在针对性护理对策实施之后,有6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2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0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问题总比例将至21.05%。上述数据对比说明,针对性护理对策的实施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科是我院非常重要的一个临床科室,由于精神科患者所患的疾病较为特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价值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心理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在临床心理护理实践中,心理护理的质量并不能令人满意,现存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其中,现有护理人员并不具有较高的心理学知识水平,是当前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护患沟通障碍、患者家属不配合,也是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效果。所以,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现存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为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以及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保障。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前,必须要参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护理人员在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来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将有效提升心理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具有饱满的热情以及积极的态度,一切护理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患者这一中心来开展,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工作者的温暖。护理人员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积极主动、深入全面的沟通,让患者家属了解到其配合护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促使其全面配合各项治疗工作及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前,有22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8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4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之后,有6名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有2名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沟通障碍问题;有0例患者家属出现不配合心理护理工作的问题。这就说明,针对性护理对策的实施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发现,在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之后,心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占比明显降低,针对性护理对策的实施具有显著优势,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分析汇总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工作时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率。总之,护理人员在实施心理护理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均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护理工作者要积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田艳玲.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16):113.
[2]李萌.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针对性干预措施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3):30.
[3]刘华.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01):216.
作者简介:黄争蓉,女,云南保山人,汉族,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究方向;护理和心理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