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郁婷
[导读]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价值
        郁婷
        包头市第八医院 ,内蒙古包头01404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0例进行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患者纳入研究,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均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同一时间段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心脏彩超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有效推广。
        【关键词】心脏彩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是治疗较为复杂,且病死率较高的临床综合征之一[1]。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弱碱,导致心博血液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患者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2]。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众多,包括高血压疾病、内分泌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但具体诱因尚不明确,因此,在实施治疗前应当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心脏彩超是目前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方式,为证实该方式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本文特选取不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患者,观察组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2-69岁,患者平均年龄数:(53.66±3.55)岁。在对照组中,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69岁,患者平均年龄数:(53.28±3.47)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同一时间段入院进行检查的患者;②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肝肾疾病且伴有严重内分泌;②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是配合度低。③患者存代谢紊乱,或伴有严重糖尿病相关症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4MHz,指导患者呈侧卧位进行体检,在患者的心尖搏动位置放置探头,将探头方向朝上,确保屏幕中接受检验者的心尖四腔切面充分暴露,并同步对其外侧厚度、左心射血分数以及心方室内径的数值进行测量。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表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指标较高,(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患者并发疾病,随着近年来生活结构的变化和改善,出现该疾病的几率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3]。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出现该疾病的原因众多,心脏负荷过重是其中一项原因,会导致患者的心肌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心脏排血量降低;其次是心肌梗死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以及贫血症状引发的该疾病,使得患者的各个脏器功能发生变化,患者出现局部水肿的现象,且运动耐力也会随之下降,出现一系列的异常并发症[4]。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为主,纠正贫血的症状,从根本上抑制心力衰竭的发生,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早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来说相当关键。目前我国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取心脏彩超进行诊断,该项诊断方式能够直视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变,并且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等情况,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且在评估左室射血分数时为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依据[5]。
        本次研究中,将40例健康体检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共同进行心脏彩超的诊断,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和效果,心脏彩超虽不具有特异性,无法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但该项诊断方式仍然能提供相应的依据,诊断后能够准确显示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检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阿思亚·阿布来提,古来再·吾拉木.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157-158.
        [2]王亚敏.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24):138-139.
        [3]郭瑾.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58-59.
        [4]李忠祥.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7):130,132.
        [5]李剑白,王阳.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