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母胎及新生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陈丽潇,陈梅 *
[导读] 目前的文献暂无证据表明妊娠期NCP可发生母婴传播,但这有待继续临床随访和深入研究明确,故积极做好孕产妇诊治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陈丽潇,陈梅 *
        (金华市人民医院,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 2019年底,中国武汉出现了由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并迅速在湖北省乃至全国蔓延,并呈全球爆发,对全球健康影响深远。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nCoV命名为“COVID-19”。本文针对COVID-19是否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感染COVID-19对母胎及新生儿影响等文献予以综述。妊娠期感染COVID-19可致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收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甚至新生儿死亡等。目前的文献暂无证据表明妊娠期NCP可发生母婴传播,但这有待继续临床随访和深入研究明确,故积极做好孕产妇诊治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OVID-19;母婴垂直传播;妊娠期;新冠肺炎(NCP);新生儿
        2019 年 12 月在我国湖北武汉首次发生的 2019-nCoV的流行规模迅速扩大[1],人群普遍易感。目前,2019-nCoV 引起的NCP病例已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呈全球爆发 [2,3]。2020 年 1 月 3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 2019-nCoV 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9-nCoV命名为“COVID-19”。然而,这并不是CoVs引发的首次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在短短十七八年期间,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s)已引发了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和 NCP在内的 3 次传染病大流行[4,5]。本文综述了CoVs的概论、传播途径,孕产妇感染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近期主要危害。
1 CoVs及传播途径
1.1    CoVs概述
        CoVs属于套式病毒目,CoVs科,CoVs属[6]。CoVs是具有包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30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5,7]。通过冷冻电子断层扫描获得的CoVs的 3D 结构,可以发现其呈明显的球形,具有大约 85nm 的包膜直径[8],CoVs表面有很多棍状突起[9]。CoVs的基因组至少包含6个开放阅读框(ORF),一般均含有5'端帽子和 3'端尾巴序列,5'端ORF编码多种非结构蛋白,参与病毒复制等过程;其至少有 4 种重要结构蛋白,包括膜,刺突,包膜和核衣壳等,这些蛋白均在基因组3'端 ORF编码,对于病毒-细胞受体结合至关重要;它们都是构成结构完整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10, 11]。
        CoVs是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2],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感染人的CoVs[1],其余6种分别是人类CoVsNL63 (human coronavirus NL63, HCoV-NL63),人类CoVs229E (human coronavirus 229, HCoV-229E),人类CoVsOC43(human coronavirus OC43, HCoV-OC43)和人类CoVsHKU1(human coronavirus HKU1, HCoV-HKU1),SARS-CoV?[4]?和MERS-CoV [5],前四种感染后仅出现轻度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而后三种主要引起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NCP。
1.2传播途径
        
        研究已证实,SARS- CoV以近距离飞沫、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13]。MERS-Co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或经气溶胶、飞沫以及粪口途径传播[14]。目前,学者认为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接触、气溶胶和粪口途径传播[ 15 ]。
2妊娠期孕妇及新生儿易感特点          
        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孕妇发生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变化[16],主要为免疫系统被抑制,表现为免疫力低下,当传染病发生时易受累。而且双肺受增大子宫的压迫,并受雌激素影响,上呼吸道黏膜增厚,充血、水肿,易致病毒侵袭。新生儿由于免疫机制不健全,免疫力极度低下,极易受侵感染。
3  新生儿感染COVID-19的可能途径  
        我们知道,母婴垂直传播是指某些疾病的病原体,由母体直接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具体包括孕期胎盘中血液传播,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传播,产后哺乳传播等。通过胎盘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水痘、风疹、肝炎和巨细胞病毒等;通过分娩过程中产道传播的以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常见。有学者[17]通过对胎盘及脐带血、羊水、母乳、新生儿咽拭子等检测,推测COVID-19可能的母婴传播途径包括胎盘、分娩过程中皮肤黏膜损伤经母血,也可能发生直接接触传播。
4   妊娠期感染COVID-19对母胎及新生儿的影响
4.1 COVID-19母婴传播的研究
        2020年2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经媒体报道,一名感染COVID-19的孕妇剖宫产娩出一新生儿,出生体重3.25Kg,Apgar评分8-9/1min-5min,出生后呼吸平稳。这个新生儿在出生后36小时经咽拭子检测出COVID-19阳性。基于这一报道,张元珍等[17]团队对发生在武汉的9位年龄在26至40岁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她们孕周自36至39+4周,其中6位新生儿咽拭子、脐带血、羊水以及母乳样本均采集成功,有3例样本采集不成功。该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对这6份咽拭子、脐带血、羊水等的病毒检测。6份样本COVID-19均阴性,即未发现新生儿感染COVID-19的迹象。于此同时,夏世文等[18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10位确诊NCP母亲所娩出的新生儿进行COVID-19检测,均未发现宫内垂直感染的证据,故尚无证据提示COVID-19可以经母婴垂直传播,这与张元珍等[17]团队的研究结论一致。
4.2  妊娠期感染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对母胎、新生儿的影响
4.2.1  妊娠期感染COVID-19的主要临床表现
        张元珍等[17]团队研究的这9例患者均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都生活在武汉。结果显示(如表1),患者于1月20日至1月31日被确诊,都有COVID-19暴露史,按照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月28日发布的《新型CoVs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19],此9名孕妇被确诊为NCP。她们回顾了9位患者的临床记录、实验室结果和胸部CT。其临床症状和非孕患者类似,主要为发热、干咳、肌肉酸痛、咽喉痛、乏力等。她们都获得康复,治疗与非孕患者相似。
表1  妊娠期感染COVID –19后母体的临床表现(n=9)

4.2.2 感染COVID-19对母胎及新生儿的影响
        张元珍[17]和夏世文[18]团队研究的这19位NCP孕妇中,经剖宫产分娩16例,阴道分娩3例。其中有6位孕妇出现胎膜早破,9例发生急性胎儿窘迫,新生儿存活18例,死亡1例(汇总如表2)。即围产期NCP母亲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呼吸窘迫、血小板减少伴肝功能异常甚至死亡等。对于他们团队的研究,乔杰[20]院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她指出, SARS-CoV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自然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气管插管、ICU、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从目前的数据看,与SARS相比,COVID-19母婴并发症相对更少。但目前的研究例数较少,对于防范母婴并发症等仍需引起足够重视。
表2 妊娠期感染COVID -19对母胎及新生儿影响(n=19)

        孕产妇COVID-19感染者是重点治疗对象,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提出COVID-19确诊或疑似的孕产妇病例,新生儿应在ICU隔离14天并规避母乳喂养,避免出生后感染。
5结论与展望
        妊娠期感染COVID-19对母胎及新生儿影响和危害很大,需要积极治疗孕产妇,严格做好防控措施,并防治新生儿出生后感染。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发生母婴传播,需要对所研究对象(孕产妇患者和新生儿)长期观察随访,了解近远期可能的并发症等,也需要科学研究进一步确定,这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J/OL].  N Engl J Med.?2020, 382(8):727-733.
[2]    Pullano G,?Pinotti F,?Valdano E,?et al.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arly-stage importation risk to  Europe,  January 2020[J]. Euro Surveill,?2020, 25(4).
[3]     Wu JT, Leung K, Leung GM.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J]. Lancet.?2020 Jan 31. pii: S0140-6736(20)30260-30269.
[4]    De WT, Van DN, Falzarano D, et al. SARS and MERS: recent insights into emerging coronaviruses[J]. Nat Rev Microbiol, 2016, 14(8):523-534.
[5]    Su S, Wong G, Shi W, et al. Epidemiology,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es[J]. Trends Microbiol, 2016, 24(6):490-502.
[6]   Forni D, Cagliani R, Clerici M, et al. Molecular Evolution of Human Coronavirus Genomes [J]. Trends Microbiol, 2017, 25(1): 35-48.
[7]    Brian DA, Baric RS. Coronavirus genome structure and replication [J]. Curr Top Microbiol Immunol, 2005, 287:1-30.
[8]    Barcena M, Oostergetel GT, Bartelink W, et al.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of mouse hepatitis virus: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ronavirion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 106(2): 582-587.
[9]    Fehr AR, Perlman S. Coronaviruses: an overview of their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J]. Methods Mol Biol, 2015, 1282:1-23.
[10]   Li F. Structure,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s [J]. Annu Rev Virol, 2016, 3(1): 237-261.
[11]     Schoeman D, Fielding BC. Coronavirus envelope protein: current knowledge [J]. Virol J, 2019, 16(1): 69.
[12]    Cui J, Li F, Shi ZL.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pathogenic coronaviruses [J]. Nat Rev Microbiol, 2019, 17(3): 181-192.
[13]    卓家同,郑志刚综述 耿文奎审校.SARS 病原、宿主及传播途径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 2008,14 (3):187-189.
[14]   曾丽连,陆靖,黄琼,等.中东呼吸综合征传播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7,7(6):465-471.
[15]   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认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 02 ): 139-144.
[16]     谢幸,孔北华,段涛 第九版妇产科学[M].
[17]   Huijun Chen, Juanjuan Guo, Chen Wang et al. Clinical charateristics and intruterine vertical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COVID-19 infection of nine pregnant women:a retrospective potential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J]. Lancet, 2020, 6736(20)30360-30363.
[18]  Zhu HP, Wang L, Fang CZ,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10 neonates born to mothers with 2019-nCoVpneumonia[J/OL]Transl.Pediatr, (2020-02-10)[2020-02-11].
[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2020.
[20]  Jie Qiao.What are the rikes of COVID-19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J] The Lancet, 2020, 6736(20)30365-30372.
姓名:陈梅 民族:汉 性别:女 籍贯:安徽省阜阳市
出生年月日:1986.09.14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生殖内分泌
单位:金华市人民医院 科室:生殖中心 邮编:231000  邮箱:2635910349@qq.com
基金项目:金华市科技局项目,(项目编号:2020-4-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