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COPD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高艳
[导读] 心理护理对COPD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

        高艳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COPD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11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1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血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改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氧分压指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COPD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病于老年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咳嗽、活动耐力较差等,需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116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1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58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3例和女性2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41±5.1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和女性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51±5.22)岁。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COPD疾病,年龄高于65岁。排除标准:患者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伴随严重并发症,伴随精神疾病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为患者实施药物护理、基础护理。
1.2.2实验组  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第一,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护理人员要在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护患交流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自身沟通水平,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和情绪表达,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通过握手等肢体动作表达对患者的鼓励,有效安抚患者的情绪[1]。第二,共情护理。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与患者共情,也就是说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话语、表情和动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三,改变交谈的手段。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不同病情程度需要通过不同的交流手段。若患者拒绝心理护理,就要了解患者抵触的原因,通过激励手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疾病。患者若配合心理护理,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改变,护理人员首先要给予患者肯定,让患者了解心理状态变化对疾病的影响,针对性为患者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2]。第四,认知护理。常规健康宣教为口头和书面材料实施宣教,可通过面对面指导、幻灯片、森田疗法等手段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和诊疗手段的了解度。在认知护理中,告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诱发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手段、疾病转归情况等。
1.3评价标准  为患者实施焦虑情绪量表和抑郁情绪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改善越好。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躯体功能、机体疼痛、躯体角色、活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卫生等方面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数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气指标、心理状态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情绪改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氧分压指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讨论
    患者肺功能的恶化会加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出现很大的问题,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维持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综上所述,为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还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莉娜.肺功能训练结合营养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3):523-526.
[2]高梅.心理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J].健康必读,2019,(6):101-102.
[3]马琳琳.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4):125-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