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李军
枣庄市立医院心 胸外科 , 山东 枣庄277100
【摘要】 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化疗联合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6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集。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过继免疫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实施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迟存活时间,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化疗;过继免疫治疗
世界范围内肺癌在恶性肿瘤发生率及死亡率中都位列榜首,且呈逐步上涨趋势。肺癌主要分为两个病理学亚型,包括小细胞癌也非小细胞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为临床多见的肺癌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类型的80%以上。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一般采取化疗治疗,但是化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期仍然不高于10%。免疫治疗属于肿瘤治疗的一个新型手段,临床应用显示效果良好。树突状细胞(DC)为现阶段已知功效最高的抗原提呈细胞,杀伤细胞(CIK)为异质性细胞群,两者为现阶段临床中过继免疫治疗中应用较为成熟的效应细胞,且效果理想[1]。二者混合培养可生成较强的抗肿瘤效应细胞进而实现肿瘤治疗目的。本次研究重点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常规化疗治疗同时联合应用CIK细胞、DC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筛选6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为2019年7月-2020年10月收集。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0例。纳入标准:细胞学或是病理学结果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到晚期阶段,入住前未接受抗癌治疗,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治疗方案,知晓治疗的优势和不足,自愿接受签署同意文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病变者;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存在化疗禁忌症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3±4.12)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1.8±3.4)岁。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标准。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联合国际免疫方案治疗:化疗药物选择NVB联合DDP,NVB使用标准问哦25mg/m2,药物静脉推注,使用时间为化疗第1天及第8天;DDP每日使用剂量标准问为25mg/m2,药物静脉滴注;每个周期持续化疗3-4周。化疗治疗过程中需要遵照医嘱定期进行血常规复查,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实施升白细胞治疗,使用药物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完成2周期化疗后,抽取患者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并接受DC及CIK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进行细胞回输,每周治疗2次,一个周期需持续治疗4-5周。持续化疗2周期后接受过继免疫治疗1周期为一个联合治疗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对照组单独应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剂量、具体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均和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参考RECIST实体瘤评价),评价标准分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四个等级,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2]。
随访汇总两组患者生成期并计算平均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 n(%)为计数方式,行X2检验(±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两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png)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病变之一,在恶性肿瘤疾病中致死率远超其他癌症。疾病发病早期,患者可出现胸部胀痛以及咳嗽、痰血等症状,而发展到中晚期,会出现疲乏、体重下降以及食欲下降等反应。对于晚期患者来说化疗是有效且可行的治疗方法,常规化疗方式,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耐受度不同,也会影响疾病治疗效果。肺癌患者通常存在免疫功能抑制表现,会显著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严重时甚至发生免疫漂移改变,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降低,强化体液免疫能力,严重影响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单独接受化疗治疗能够缩小肿瘤,延迟存活期,但是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应用极易产生耐药性,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3]。另外化疗可一级杀伤肿瘤细胞,但是免疫细胞却可保证0级杀伤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细胞需要对化疗后仍然存在的癌细胞进行有效清除,但是考虑晚期患者免疫功能很差,因此化疗治疗同时定期回输培养后的CIK细胞和DC,可显著提升患者细胞免疫能力,能够更好地消灭或是清除化疗后残留的癌细胞,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从本次治疗结果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联合治疗方案总体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独化疗治疗,且可显著延迟患者存活时间。
综上可知,实施CIK细胞、DC细胞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可有效提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控制疾病进展、延迟存活时间方面表现优异,临床意义显著,值得重视及借鉴。
参考文献:
[1]钭方芳,简艳,郭善娴,等. 特异性表达Her-2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体外抗瘤效应的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12):1915-1920.
[2]宋海平, 任辉, 梁华,等. 化疗周期数对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9, 27(6):74-77.
[3]张娟. 吉非替尼联合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 2020, v.21(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