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练诗春
[导读] 说起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很多人对此会产生恐慌,担忧出血是因为自己患有一些不治之症。
        练诗春
        大竹县庙坝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达州市(邮编635102)
        说起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很多人对此会产生恐慌,担忧出血是因为自己患有一些不治之症。其实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发生了出血现象,这些位置的器官主要有胃、食管、胆管、十二指肠和胰管等。常见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患者会有呕血和便血等症状,若病症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险情况。当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时,需要立即止血,迅速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稳定血压。
1.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型
        按照疾病的分型,可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种,分别是静脉曲张性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静脉曲张性出血的危险性非常高,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等引发的出血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也有临床的特殊方法。肝硬化患者也存在较大的出血风险,发病静脉曲张性出血的几率约为60%-65%。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主要由胃十二指肠溃疡导致,除此之外还有反流性食管炎、胃黏膜糜烂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等。另外,也有不太常见的引发原因,如凝血功能异常、胆道损伤和主动脉瘤破入上消化道等。针对不同的出血症状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也不相同,因此要进行分型确定,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2.为什么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从上文,我们知道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呢。临床治疗发现,造成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食管疾病。如食管溃疡、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和食管肿瘤等,或是因为一些物理或化学性的损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一些消化系统疾病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胃血管异常、急性胃扩张、胃扭转和胃肠吻合术后所出现的吻合口溃疡和空肠溃疡等。(3)胆囊和肝脏疾病。患者存在肝内局限性慢性感染、肝血管瘤破裂、肝脓肿和肝癌等,由外伤引起的肝实质中央破裂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除此之外,患者本身存在的胆管损伤等也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4)上消化道周围组织器官疾病。胰腺疾病会累及消化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胸内肿瘤后腹腔主动脉瘤破损后进入消化道;纵膈脓肿或肿瘤等破裂进入食管。(5)一些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可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白血病、血友病、血管炎等;身体在应激状态下可出现的胃粘膜损伤,可诱发出血症状。尿毒症也有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3.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存在一些诱发因素,在这些情况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会更高。首先是急性应激事件,如突发的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危重疾病或严重的心理应激状态时,人体的胃粘膜会受到影响出现糜烂、溃疡和出血等,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便血症状。其二是药物作用。当你因为一些疾病选择服药治疗时,服用的药物可能对你的消化道黏膜造成损伤,增加你的不适感。这些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药、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其三是食用了一些刺激性或坚硬的食物。食用干果、油炸类食物时,这些食物可能会划破曲张的血管,增加出血的风险。

辛辣、酒精、浓茶、过酸类或咖啡等食物会损伤胃粘膜,间接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风险。其四是腹压增加。当腹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时,会有门脉高压加重的可能。
4.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4.1呕血
        根据患者出血部位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症状也带有非常大的差异。胃幽门等以上部位发生出血时,患者会出现呕血的症状。如果是出血量较多、出血的速度快时,血液在胃部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呕血的量会增加,血液的颜色呈现为鲜红色。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非常恐慌。如果血液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较长时,血液在胃酸的影响下呈现棕褐色咖啡样。临床上,可根据呕血的颜色、量等评估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
4.2黑便
        幽门以下的部位出现出血时,患者会有便血的症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成分会与肠道内硫化物在细菌作用下生成硫化铁,混杂在粪便中形成黑便。这个黑便也称为柏油样便。针对出血量比较大、出血速度快的患者,出血量大、速度快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肠道蠕动过快的情况时,也会出现鲜血便的症状。一般来说,存在呕血症状的患者后续会出现黑便症状,但是存在黑便症状的患者并不一定会出现呕血症状。
4.3其他症状
        出血对于身体的损伤非常明显,如果出血量较大,达到800ml时,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当出血量持续增加,达到全身血容量的30%~50%时,患者发生休克的风险非常高。此时患者会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等症状,皮肤温度下降,颜色呈紫灰色花斑状。血压下降会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严重可出现意识模糊、尿量显著下降的症状,此时疾病非常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5.得了上消化道出血,要怎么办
        患者一旦有呕血、便血等症状时,需要立即躺下休息,此时不得行走,避免活动导致出血加重。将头部偏向一侧,将口腔内血液和鼻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从而保证呼吸通畅。注意不得让血液反流或误吸,以免发生危险。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时,也要进行吸氧护理。患者在疾病的发作期要严格的禁水禁食。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警惕血压、心率和神志状态等突然发生变化。观察呕血和黑便的情况,安排全面检查,确定出血的位置。
        迅速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血容量和体液的补充。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输入血浆、全血或平衡液等,以维持体内正常的运行状态,避免影响其他器官。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等指标,及时补液,保持酸碱平衡,纠正患者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情况。控制补液的滴速,避免引发肺水肿。
        根据患者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来选择药物或者其他止血治疗。临床上常规的药物有对羧基苄胺或维生素K1的静脉注射。胃溃疡引发的出血可应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随后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法止血时,需要立即采用电凝、电灼或者手术的方式进行止血治疗,避免疾病的加重。出血治疗期间必须停止饮食,可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止血后可摄入少量的流食,如蔬菜肉沫汤等。向患者讲解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二次出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