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升
兴文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想必对于手术麻醉操作,人们都有所耳闻,但非专业人士一般也不会对于较为细致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麻醉其实指的就是借助于麻醉药物或者是其他的能够起到麻醉效果的方式,让患者的部分机体或整体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失去感觉,帮助患者减轻手术操作给自身带来的机体疼痛,甚至是可以达到无痛的效果。很多人们可能认为麻醉药物只用于西医手术操作当中,但其实我国自华佗起发明的麻沸散就属于最为古早的麻醉药物,而西方国家的麻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乙醚使用。麻醉对于广大手术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很大程度帮助他们减轻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疼痛感,并且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操作时长,决定应用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以及麻醉药物的具体种类和使用剂量,以便于很好的控制麻醉持续时间,避免麻醉药物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多大型手术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通常采取全身麻醉操作,那么全麻到底是何种概念?又是如何起到减轻患者疼痛的呢?本篇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1关于全身麻醉的概述
全身麻醉可被简称为全麻,指的是将麻醉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注入到患者体内,通常包含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呼吸道吸入。麻醉药发挥出麻醉效果之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则能够得到暂时抑制,使全身痛感消失。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麻醉操作过程实则有非常多的讲究,麻醉医师需要视患者的个人情况及手术操作方式决定麻醉药物的具体应用种类和应用浓度,从而实现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合理适度抑制。由麻醉药物所产生的中枢神经抑制性是可逆的,在麻醉药物经机体代谢之后,患者的各种反射和神智则会逐渐复苏。根据给药途径不同,也可将全身麻醉应用药物分为吸入性麻药、静脉麻药及肌肉松弛麻药。
2全身麻醉的操作过程
2.1全身麻醉之前的准备过程
在麻醉医生采取全身麻醉操作之前,要留有一定的时间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展开身心护理。很多患者在即将面对手术时都会有焦虑及不安的情绪,也会对于麻醉操作抱有一定恐惧心理,害怕麻醉之后自己丧失意识再也无法苏醒,或害怕麻醉药物会给自身身体带来显著副作用。针对此种正常心理反应医生应该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作出适度承诺,并展示自己的专业性。同时在麻醉操作之前,医师还需要对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做好麻醉操作前的评估工作,从而再次确定麻醉方法及相关麻醉设施及设备是否准备得当,以确保麻醉操作的万无一失。为了使麻醉注射过程更加顺畅,要安抚患者情绪,并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边操作一边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并简单告知麻醉操作过程,表达自身希望能够获得配合的愿望。
2.2麻醉诱导操作过程
麻醉诱导操作即是整个麻醉药物的应用阶段。
如若选择吸入式的麻醉药物,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浓度递增慢诱导法或高浓度快诱导法,通常吸入式麻醉被应用于困难气道、喉罩插管及不容易保持静脉开放状态的儿童群体。不建议将吸入式麻醉应用于体格健壮或有嗜酒习惯的患者。吸入式麻醉药物的整个麻醉诱导过程非常平稳,但如果使这一麻醉过程持续较长时间,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耐烦的情绪,从而降低配合度。而相对而言,静脉麻醉诱导操作过程舒适度较高,适合应用于那些需要快速诱导的患者,可以借助单次静脉注射或者是TCI技术完成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诱导。当然多种麻醉给药方式的提出必然有其特异性适用群体,不论最终选择哪种全身麻醉操作方式,都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性差异,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手术要求决定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对于麻醉药物吸入浓度及麻醉药物注射速度展开合理控制。决定这些的主要参考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患者病史、患者体重以及患者自身诉求等。一般为了达到全身麻醉效果,所应用的麻醉药物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并且,由于个体差异导致患者的耐受能力也不同,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接受麻醉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反应,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患者群体,所以应该要在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之下,适当降低麻醉药物应用量和麻醉药物的注射及吸入速度,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麻醉效果。
2.3麻醉维持过程
其实在实际手术过程的麻醉控制期间,并没有对于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这两个阶段进行明确的划分。维持阶段主要指的是麻醉医生需要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视手术操作进展缩短或延长麻醉时间。基本的全身麻醉诱导操作结束之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以及耐受力的评估结果和具体手术进展,判断是否应该适度追加麻药以确保患者不会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中途醒来,也要保证不会由于追加麻药而造成麻醉药物的过度使用。是否追加麻醉药物有四个关键考评标准,包括患者意识消失、完全镇痛、松弛肌肉以及自主神经反射的抑制状况。虽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看起来仍旧处于平静状态,但其机体内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生理变化,譬如呼吸症状消失,需要依靠麻醉机起到辅助呼吸作用,血压及心率等相关指标也会因麻醉药物的作用而稍有降低。而若麻醉诱导阶段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吸入麻醉,那么维持麻醉基本也需要依靠吸入麻醉起效,保持低流量的吸入麻醉操作。同时需保持患者机体电解质、水和酸碱的平衡状态,使患者持续在无意识、无痛状态。静脉注射患者需要展开麻醉维持操作,则主要凭借麻醉药物静脉连续泵入或滴入,麻醉医师应该要注重这一过程的药物配合。
2.4麻醉恢复过程
全身麻醉的苏醒时长指的是从手术结束之后一直到患者苏醒过来的这一过程,由无意识状态向清醒状态的转变,均被视作麻醉恢复阶段。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左右即可苏醒过来,如若患者超过三个小时才苏醒,则被视作苏醒延迟。一旦结束手术吸入性麻醉患者,即会被高流量的纯氮冲洗体内所剩余的麻醉药物,肺泡内麻醉药物浓度降低到一定标准之下时,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迅速清醒。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的苏醒时间,与其血浆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存在一定关联,所以在此类患者的苏醒阶段,医生和护士会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以及有可能会引发的诸多并发症,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则应暂不拔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病人送入麻醉恢复室展开严密观察,等到病人完全清醒之后,再将病人转移至普通病房。
总而言之,全身麻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操作过程,为的是能够使需要手术操作的患者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失去意识,从而减轻手术操作所带来的疼痛,这对于当前临床医疗技术而言是一个里程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