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麻醉方法的选择及管理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5期   作者:  肖行
[导读] 老年病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而且原发病较多,麻醉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手术期间病情更容易变化,因此对老年病人实施麻醉时必须要注意麻醉方法和围麻醉期管理。
        肖行
        成都市武侯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老年病人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而且原发病较多,麻醉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手术期间病情更容易变化,因此对老年病人实施麻醉时必须要注意麻醉方法和围麻醉期管理。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1.局部麻醉与神经阻滞
        该种麻醉方式主要适用于短小手术,手术完成快,影响面积小。主要是借助麻醉药物暂时性地阻滞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一般不影响运动神经传导。可分为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及神经丛阻滞,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机体干扰程度较小,患者术后更快地恢复正常行动能力,而且操作简单、方法安全,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因手术而出现的应激反应。但是局麻药使用不当或注射失误会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并发症状,如组织损伤、毒性反应、局部感染等。
        2.椎管内麻醉
        将药物通过脊柱的蛛网膜或硬膜腔隙注射到脊神经根旁,使该脊神经根所操纵的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这种麻醉方法就叫做椎管内麻醉,其分为注射到蛛网膜下腔的蛛网膜下腔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骶管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和腰段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等。椎管内麻醉由于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脊神经,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脊神经麻醉使其支配的小动静脉扩张,外周血容量增多,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且麻醉范围越大、机体代偿能力越差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越大。当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能力被阻滞时,自主呼吸能力逐渐降低,及膈神经被阻滞,机体将逐渐停止呼吸。当交感神经被阻滞时,迷走神经相对亢进,受迷走神经支配的胃肠可出现运动能力增强、兴奋性呕吐等。腰骶段的交感神经被阻滞可出现逼尿肌松弛,尿液无法顺利排出而出现尿潴留。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在对老年病人实施椎管内麻醉后应立即架设心电监护仪,密切检测患者心跳、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如有意外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老年人的骨头增生和钙化程度都较年轻人更高,进行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的难度较大,且麻醉面不容易控制,需要由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医生进行麻醉。


        3.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可以通过呼吸道、静脉、肌肉注射全身麻醉药,使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阻滞,精神感觉完全丧失,痛觉消失,肌肉骨骼肌松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药物完成代谢或排出。全身麻醉是手术室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应用于创口位置敏感、血运丰富、手术位置相对重要的手术。麻醉药物以气体形式进入呼吸道,从肺泡融入血液,进而产生麻醉效应。相比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通过呼吸道吸入性麻醉药物代谢更少,大部分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再次排出,因此安全性更高。全身麻醉有可能出现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心血管症等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差异较大,尽管在术前已经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防控,但在手术室中意外情况仍然会频繁出现。特别是对老年病人而言,原发疾病较多,手术意外情况更容易出现,麻醉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诱导。如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静脉注射,面罩通气麻醉时要考虑患者牙槽骨萎缩,注意密闭通气,如果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手术人员要提前应用药物降低其血压,以降低术中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二、麻醉管理
        研究人员指出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保呼吸道通畅,尽量使用小剂量麻醉药以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减少药物对脏器功能的代偿压力,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手术并不紧急的慢性病人,要在术前完全控制好各项身体指标,确保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急症的老年病人应尽可能地改善体内电解质平衡,补充血浆代替品以恢复循环血流量,调理各项脏腑器官功能,有利于稳定术中患者身体状况,减少手术意外情况的发生。还要完善各项检查,掌握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准备好应急处理方案。麻醉术前给患者架设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波动,以及中心静脉压和尿量。麻醉药物可根据情况分批次给药,避免过快进入麻醉平面,利多卡因计量一般在3-15ml,可辅助一定的镇静镇痛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更好地进行麻醉。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判断,结合病理生理特性,及时进行治疗以保证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麻醉结束后等待患者自然清醒,期间保持机械通气,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术后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直到麻醉药效完全消失,确保生命体征不再受麻醉药物影响。术后的疼痛也可能会引起患者应急性血压升高,因此需要对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使用一定的镇痛药物,避免因疼痛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问题。
        结束语
        老年患者自身代谢较慢,待手术强刺激过去后,受药物的残余作用影响,有较大可能出现嗜睡或者苏醒不完全。此时应继续观测患者病情的变化,避免患者因睡着使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特别是胸腹部存在手术创口的老年患者,对其创口包扎松紧适中,避免出现呼吸困难而引发一系列其他症状。老年病人回到病房后同样要注意以下内容:保持面罩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道通畅,预防反流、误吸;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