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廷,何春晖,刘心怡,杨中,卢嘉坤,何阳,李俊轩
武警后勤学院,天津东丽区300300
摘要:在医疗体系当中,医疗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同时也是推进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篇文章以急救设备利用率,操作风险,耗材成本,电池寿命和人员素质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急救设备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基层急救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急救设备;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单位设备费用的投资加大,推进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逐步优化医疗条件。目前在部队的师级、团级卫生队和地方的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相应的急救医疗设备。急救医疗设备在对突发紧急情况患者的前期抢救与处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根据目前急救医疗设备的现状来看,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许多设备长期闲置,产生了许多折旧成本。
一、基层急救设备存在问题
1.1闲时多用时急,使用概率小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就医时私家车,出租车,救护车都能够及时的将一般患者送到附近救助地点。基层医疗单位相较于其他医疗单位门诊量较少,随之急救情况更是十分少见,造成了急救器材闲置期较长,没有更多的使用机会。在一些较为偏远医院中,一年内就抢救1到2名农药中毒的患者,有的偏远医院更是常年也收不到急救情况,使得这些造价不菲的急诊设备成了摆设。器材长期闲置,造成设备老化,功能失效等问题,尤其是设备上的塑料,橡胶导管等需要定期更换,一些铁制零件已产生锈迹,到遇上真正需要急救的情况时,反而会耽误最佳的抢救时机。
1.2仪器操作复杂,抢救风险过大
急救设备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相联系,但在使用过程中风险因素很大,例如除颤器、监护仪、呼吸机等,这些医疗设备需要经过正规培训才能进行使用,许多医疗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指导手册多采用英文,再加上医护人员平时急救训练机会十分有限,操作不够熟练。在面对十分紧急的救助情况时,很有可能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操作方法和使用流程不当,一旦操作失误,会使得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例如呼吸机、洗胃机等设备,即便闲置,也需要定期对管路、湿化瓶、接水杯进行消毒和清洁,若清洁不当,在使用时,会造成患者的交叉感染。这些情况也导致在基层医疗单位遇到紧急情况时大都选择外送治疗。
1.3耗材成本过高
在对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批量采购、统一招标时,将关注点都放在了大医院的急救中心,ICU病房,而没有结合基层医疗单位的具体情况。许多医疗设备耗材较多,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过高,许多基层单位不愿意用,也用不起,例如部分监护、全自动除颤等设备的导电和电气片都是一次性使用,使用成本过高,基层医疗单位在平时对急救设备进行训练时都舍不得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急救设备放坏了也从未使用的原因。
1.4电池寿命问题突出
医疗设备要求输出电压必须具有稳定性,例如心电、监护、除颤、便携式心电图等都采用电池直流供电,还有一部分进口设备无法使用交流电,必须采用电池供电,而这些充电电池因设备不同,形状也有所区别,购买渠道较少,并且价格过高,使用寿命较短。电池都具有记忆效应,如果长时间不被使用,维护不当都会缩短电池的寿命,导致在真正关键的时刻不能派上用场。
1.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基层医疗单元存在分布分散、数量较多、位置偏远、工资较低的特点,这也导致许多从业的医护人员学历不高,素质参差不齐,且就业不稳定。在部队当中,许多基层门诊的岗位都是由士兵或者士兵家属担任的。近些年来,在医护人才需求紧张的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人们都不满足现状,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许多医护人员无法将精力放在业务研究上,无法建立较强的责任心。再加上许多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都停留在大学毕业,在基层医疗单位缺乏系统的急救培训,没有急救训练作为基础,导致技能不够成熟。
二、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2.1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培训熟悉技能
基层医疗单位要面向全体医疗人员定期组织急救培训课程,可以安排医护人员外出学习,也可以邀请设备制造厂家的工程师来医院对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增强对急救设备使用方式、工作原理、用前检查、日常保养维护和常见故障的培训。并且组织定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急救设备的操作连接、维护保养、使用等内容,将医疗培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医护人员的急救技巧走向成熟,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
2.2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是管理的重要阶段,为了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要确保操作精准规范。在平时应该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警示性标志打印塑封,粘贴在急救设备上,尤其是除颤仪、呼吸机等配备充电电池的设备,充放电操作必须按照定进行。要将日常维护的任务安排到固定的负责人,即使闲置也应当定期进行保养,并做好登记。把对急救设备的日常保养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来确保设备能够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急救情况的出现。
2.3设备采购要考虑基层特点
基层医疗单位存在使用效率低、没有经济效益的特征。因此,在对急救设备进行采购时,要尽量选择低能耗、低成本的国产设备来减轻使用单位的经济负担,尽量选择同一品牌和型号的设备,这样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保养成本。
2.4建立预防性维修机制
受人员编制的限制,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基本没有配备学业工程人员。这就将定期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完好的任务转移到了医护人员身上,要定期检查氧气、负压管道是否漏气,电池是否有电,并定期进行充放等等。并对容易损耗的材料和零件做好库存准备,当遇上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
2.5爱岗敬业,加强责任心
根据基层医疗事故调查报告显示,有一部分医疗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急救设备的使用者是医护人员,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工作者的爱岗敬业教育,鼓励基层医护人员多加练习,多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勇于担当,尽全力对病患进行救治。医疗单位在平时要加大训练考核力度,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同时也解决了设备长期闲置的问题,增加了医疗队伍的治理水平。
结束语:急救设备是拯救病患生命的重要工具,在紧急救治情况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相联系,急救设备的保养、维护和医护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凌巧巧,谢杰,江顺德.危机管理对急救效率与急救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0):162-163.
[2]茅云花.医院急救设备的使用管理及风险控制[J].人人健康,2020(11):62.
[3]窦新华.急救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医疗装备,2020,33(07):60-61.
[4]黄家祥,周文琴,唐一骏,傅翔,徐珉,董亮,许亦斌.以JCI为抓手基于物联网的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管理探索[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03):197-204.
[5]应朝宇,陈艳,姚洪生,谭晓东,周燕芳,熊昌蓉.医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11):148-150+161.
[6]陈金霞.医院急救设备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医疗装备,2018,31(18):76-77.
[7]赖志权,林永胜.医院急救设备的维护案例[J].医疗装备,2018,31(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