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   作者:胡明锦
[导读] 目的 运用针对性护理的方式面向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此种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胡明锦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湖北省十堰市442000
        摘要:目的 运用针对性护理的方式面向接受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此种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所有接受盆腔炎手术并接受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中选择7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的患者39人纳入研究组,普通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情况可知,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地护理工作对于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研究组对比数据结果较之普通组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妇科盆腔手术的护理环节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对于减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需护理人员转变思想意识,积极应用这种护理模式开展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盆腔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引言:
        由于盆腔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在全面性和细节性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对护理人员所选用的护理模式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另外,由于围手术期需要减少活动量,因此,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后对于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身体血液循环状态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1]。为了取得更好地血栓预防治疗效果,在围手术期应用针对性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的患者群体是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接受盆腔手术的76例患者,现将详细分组研究过程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是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患有盆腔疾病,需要进行妇科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进行均等分组,即普通护理模式下的39例患者分入普通组,针对性护理模式下的39例患者分入研究组。患者常规资料如下,普通组,年龄区间,最大61岁,最小37岁,平均(52.91±7.09)岁,病程,最长7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5.33±1.02)月;手术类型,子宫手术13例,卵巢手术6例,其他盆腔手术20例。研究组,年龄区间,最大59岁,最小41岁,平均(51.17±6.90)岁;病程,最长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5.01±1.03)月;手术类型,子宫手术15例,卵巢手术8例,其他盆腔手术16例。患者上述常规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范围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有效(P>0.05)。
        1.2研究样本的纳入与排除
        1.2.1纳入标准
        ①纳入确认接受了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辅助护理的患者。②纳入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③纳入可配合完成针对性护理流程,并且自主表述护理感受的患者[2]。
        1.2.2排除标准
        ①排除由于合并患有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②排除精神状态与语言功能存在问题,不能与医护人员达成顺利沟通的患者。③排除个人选择主动退出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1.3.1普通组方法
        本族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其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包括了常规的用药护理、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住院注意事项宣讲等。
        1.3.2研究组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流程,结合患者不同的手术类型将护理流程总结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妇科手术对于女性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大,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重视从心理层面结合女性患者情感敏感脆弱的特征做好心理层面的疏导工作,避免患者术前出现紧张情绪,并且术后对自身的疾病恢复缺乏信心[3]。②针对性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内容重点集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以及注意事项上,帮助患者对此种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提升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配合程度。③针对性肢体活动护理,长期静卧对于患者的疾病恢复以及肢体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患者而言,护理工作的开展除了针对疾病外,还应当包括肢体活动能力方面的内容,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屈伸活动,并且重视患者踝关节、脚趾的同步活动训练。④术中针对性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如护理人员确认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则可适当将患者的头位放低,并且在足关节位置垫上软垫,以便帮助静脉回流。⑤术后针对性护理,术后应由医护人员开展被动肢体按摩,并且在术后6小时起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锻炼。为取得更好地血液循环效果打好基础。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类型的护理模式后血栓发生几率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改善程度。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开展,需借助专业统计学软件,即SPSS20.0,观察统计结果中的P制,当P<0.05时可判定研究结果具备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下肢血栓形成几率的变化情况。观察可见,在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栓形成几率得到了显著降低。相关数据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出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统计结果在下表1中显示。
      
        3.讨论
        对于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与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针对不同环节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措施,当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稳定和提升,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就会同步降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4]。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在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整体几率得到了显著地降低,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盆腔手术的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静脉血栓严重性,减低发生几率有重要意义,需要医护人员重视这种护理模式并积极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玉兰,况伟娟.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双足与保健,2019,28(03):31-32.
        [2]姜樱娇.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v.6;No.410(93):128-128.
        [3]袁杰清.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028(002):353-355.
        [4]郑群.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J].健康忠告,2020(10):13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