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诚
53242919750829****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基础上,加快施工活动的推进速度,也成为建筑企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通过提前在工程内制作好结构,随后在作业现场直接进行拼接的施工方法,具备环境适应性强、操作过程简便、作业过程污染小等应用优势。本文梳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认为这些细节对于提升技术应用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引言
随着现今国家对生活环境的不断重视,土建行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凸显了,尤其是城市的土木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是十分巨大的,但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粉尘污染是一种必然,这是动土施工的常态。除此之外,整个建筑行业不管是行业的前端还是后端,行业的核心都是劳动力的使用和调配,所以在工程建设阶段和设施运维阶段都必不可少的需要人力资源,而这又恰恰是当下最为匮乏的一处资源。不过随着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产品的衍生,混凝土的预制装配房在施工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是为了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同时相比于旧式建筑,混凝土的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前景应该会更好。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在对建筑结构拆分、拼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数制对构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工业的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构件的施工成本。(2)在预制厂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工生产构件,由于构件的生产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构件的尺寸精度控制在毫米的误差,构件的强度高,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建造的成本。(3)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起重机械的吊装、拼接形成整体。无需现场养护,施工速度快;构件尺寸精度高,墙体的垂直度和板的平整度高;减少了现场的现浇工程量,对环境的影响小,实现了环保的条件;现场施工人员少,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的构件是在厂家直接加工完成,运输到现场进行装配的。因此厂家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对构件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厂家生产的构件并不符合合格的标准,将影响到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住宅的使用年限。构件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也成了工程质量的重大风险之一。
2.2预制构件未得到充分保护
构件加工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在运输和现场储存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构件的特点做好保护工作。但是,由于现场十分复杂,保护措施难以覆盖到所有的预制构件中。一些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预制构件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偏离了施工标准。将这些有质量问题的构件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可能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住宅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预制品制备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要严格把控好各项参数,不同的预制件有不同的标准,预制品的生产过程应该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材料的选取应该符合建筑要求,预制品的生产技术应该符合国家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参数与实际数据之间的误差。在运输预制品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各预制品的型号不一,要尽可能地制定一个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成本,降低预制品的损坏量,提高运输的效率,在不耽误工程期限的前提下,确保预制品的安全运输。运输到指定地点时,也要注意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且存放环境是否安全,防止因为天气或人为因素造成预制品的损伤,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
3.2预制窗体及楼梯施工
在窗体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窗台的方向,然后利用螺栓将窗体提前预留的螺母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调整工作,保障窗体的安装施工质量。在楼梯施工中,需要根据楼梯的大小形状准备吊具,在每个构件上标注好序号,然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吊装。为了确保吊装的合理性,在施工前可以设置控制线,便于施工人员校对轴线和标高,确保楼梯的平衡稳定。
3.3装配运输
为了简化工程设计的项目中的重型设备的使用,尽量避免用到类似灌溉泵车等大型设备,可以应用预制混凝土组件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展开分步的亦或是所有的环节的作业。这种方法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通过减低连接组件的空余时间,避免重型大型设备的运作时间开展三维立体的作业程序,从而使现场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符合了城市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降到了最低,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是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得以提升。可以对建筑剩余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对建筑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保护,更贴合当下的建筑环保的政策。
3.4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实施墙体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为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漏浆的现象,要在墙体浇筑的底层铺设3~5cm的石子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本工程采用的是分层浇筑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浇筑完成后墙体出现裂缝的问题。其中,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砂浆的浇筑厚度不能高于40cm,而且浇筑的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比混凝土凝固的时间短。同时,要避免预埋件、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砂浆时与钢筋发生碰撞的现象。成功浇筑之后,在使墙体浇筑高度比顶板顶面高2~3cm的前提下,按照浇筑标准做好找平工作。用振动棒开展分层振捣工作,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将振动棒插入到混凝土中,保证每层的插入深度在最佳深度50cm左右,因为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效果。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有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有浮浆的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振捣,重新调整之后再开始。
3.5后期维护保养
现场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预制构件的保管以及养护工作,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选择有效的固定方式。在重要构件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长度、宽度以及存放条件制定有效的安全保证措施,在货车底板设置垫层,避免边角位置因为长时间的颠簸出现破碎的情况。同时对于比较薄弱的结构位置,制定相应的安全套防止出现开裂的现象。
3.6验收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的验收有两个指标,分别是强度指标和楼体的质量。作为工程把关的关键一步,验收的项目是否合格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对于楼身的强度进行检测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及水文海拔等地理条件,从而确定施工时用的材料是否符合建筑项目的设计标准。预制式本身在进行项目验收时一定要考虑到质量问题,这是同浇灌式的区别之一,也是关键的一点。因为要检测预制混凝土的构件的质量及衔接处的达标程度,这将是判断建筑工程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将推动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科技的共同进步。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是现今一种高效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质量,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来说,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少,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实际应用范围广且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陈磊,刘子旭,龚成利.浅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居舍,2019(09):40-41.
[2]马永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01):249-251.
[3]吴红斌.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J].居舍,2019(05):66.
[4]陆兰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中BIM技术与成本管控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22):87-91.
[5]苗建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4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