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配式住宅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3期   作者:覃勇
[导读] 装配式住宅,作为当下住房建设事业的新兴技术,其本身就已经涉及了产业、工业和工厂行业,使得传统的住宅建设朝着节约成本、绿色环保的方向转换,值得广泛推行。
        覃勇
        上海松江方松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住宅,作为当下住房建设事业的新兴技术,其本身就已经涉及了产业、工业和工厂行业,使得传统的住宅建设朝着节约成本、绿色环保的方向转换,值得广泛推行。本文将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去分析关于装配式住宅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的策略,为相关部门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质量控制;管理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倡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拟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但目前各类建构筑物的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将从开发商的视角从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及现场施工阶段简述装配式住宅项目全过程的质量问题及对策,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一、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简述
        本文将针对上海松江开发的某个住宅项目为基础进行阐述。该项目的土地用途是居住用地,出让面积为3.15万㎡,总建筑面积为10.1万㎡,容积率为2.1。由9栋15F~18F高层住宅组成,其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建筑面积为2.6万㎡。该项目预制率大于40%,其中非承重外墙构件预制范围4F-18F,内剪力墙构件预制范围4F-18F,楼板构件预制范围2F-18F,楼梯构件预制范围1F-18F。
        二、建设单位树立首要质量责任主体职责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总牵头单位,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负有重要责任,依法需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部责任;负有对工程各阶段实施协调管理和质量管理,依法选择各阶段参与单位,全面履行管理的职责,承担督促工程参建单位和人员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
        (一)依法选择合格参建单位
        积极推进装配式项目采用EPC或D-B总承包等工程管理模式,在项目招标中提倡设计、施工、生产企业可单独或组成联合体承接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择优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单位总承包,通过总承包组建的项目管理团队系统减少协调环节理解偏差,实施总承包企业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二)建立质量追溯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质量要求,建设单位可以要求各阶段实施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阶段质量管理责任,通过建设单位的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套可以追溯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及责任制度,保证工程的实施质量。
        (三)规范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依法选择各阶段实施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开展项目各阶段工作推进,如设计文件应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施工中确需调整且具备技术可行的,应当提出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1]。同时按规定组织设计单位对构件生产、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在施工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组织设计、施工、监理、构件生产单位履行“首段安装验收”,试安装过程和方法经验收单位和验收人员共同确认。所有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执行,切实有效、有据的开展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
        三、住宅类项目装配式设计的质量把控管理
        项目的整体质量首先是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但如何把项目整体质量贯彻到项目中,设计阶段是最关键环节。聘用具备有较强的装配式专业经验的设计单位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只有一个有经验的合格设计单位才能从住宅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住宅规划合理性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国家提倡的精神和其特点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三点把控产品质量:
        (一)优化结构把控项目质量
        装配式建筑最先进的特点是: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工业化。这四大特点需要设计单位科学、合理优化结构,从源头把控项目质量。如在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后,合理减少结构中的“井”字梁、“十”字梁结构设计;在保证结构受力满足的前提下,合理考虑剪力墙布置方式和构件拆分方案;填充墙下的预制钢筋叠合楼板尽量不设置次梁,减少叠合楼板板型,通过设计阶段的结构优化,减少预制构件规格,便捷构件生产,降低施工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从而达到高效控制项目质量。
        (二)规范设计文件深度把控项目质量
        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的结构专业图纸包括结构设计图纸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设计文件应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编制深度。工程本体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控制要有专项设计,对涉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图纸中标注,有明确预制构件种类、制作和安装说明。设计文件需结合装配式的特点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复核验算满足要求,并提供现场指导服务,解决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与设计有关的问题,为实现工程整体质量服务。
        (三)BIM技术可视化预控、分析和评估把控质量
        BIM是对工程项目实施实体和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可以利用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实现项目三维、动态、集成、可视化的项目管理[2]。

工程设计阶段利用MIB技术可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源消耗等,虚拟化施工,预控、分析和评估把控质量,集成化管理项目各个阶段,实现项目质量、安全、成本等管理和监控。
        四、生产预制构件的质量把控
        预制构件的生产是区别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主要依据,也是装配式住宅建设的第二个关键步骤。在清楚地知道设计质量的基础下,施工期间首先要考虑的是把控生产的结构部件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装配式结构部件在生产的时候,都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生产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部件的磨具设计和生产、构件制作和验收等。
        (一)结构部件磨具的设计和生产
        设计和生产结构部件磨具是制造构件的首要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合理化设计磨具并生产出来,将直接影响到构件的整体质量。在设计磨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预留填埋的面积部分,例如门窗和吊装点等。同时,还要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最后是拆模的便利。在生产构件的时候,出于对节约成本的考虑,还需要着重考虑磨具能尽可能被反复使用,这就要求设计磨具时的合理性,合理性主要体现在预留填埋的地方,能便于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便于拆除,更有利于保护构件的质量。所以,设计磨具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构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构件制作
        现阶段,大部分构件生产厂家普遍存在两种情况:订单量暴增和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从而在生产构件的时候容易出现诸多影响构件质量的情况。为了高效地把控好构件的质量,在项目开始预制构件的时候,项目总负责人需要安排开发商代表、总承包单位代表和监理单位代表组成驻场人员,让驻场人员直接参与和监督构件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包括构件的生产管理、组织制作、中间验收和监督质量等,严格控制构件的生产进程,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得到及时的解决,从实际出发保证构件的质量。
        (三)验收环节
        构件运输到了施工现场之后,验收工作至关重要。验收主要是检查构件的质量,是清晰判断构件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当构件抵达施工现场之后,需要由总负责人、监理负责人、驻场人员以及施工总负责人和生产厂家负责人自主进行一一验收。一旦验收合格,各方负责人需要签收验收单方可卸货。反之,如果验收不合格,总负责人不予以验收并退回生产厂家重新处理,必要的时候需要重新生产。需要明白的是,构件在送达施工现场之前的全部质量责任均需由构件厂家负责,现场验收合格卸货后出现问题才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如果在施工期间发现部分构件上的小瑕疵,必须在使用之前修补完成,直到合格。
        五、装配式住宅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现场施工质量是装配式住宅结构质量的关键内容,由于装配式施工队伍与项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巧不一样,在现场施工的时候加强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在严格遵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装配式结构施工主要有下列质量控制点:
        (一)吊装:由于不同的构件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连接要求不同,所以需要有不同的吊装要求和规定。在开展吊装工作的时候,吊装钩必须固定在设计位置,不得随意吊装。
        在施工装配式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好构件间的连接质量是确保构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的连接往往与现浇结构类似,而且通常情况下都是连接环节出现问题[3]。在进行构件间连接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不能有断筋、弯筋和缺筋的现象,确保浇筑的严密性;同时,必须浇筑满,从而确保装配式结构的强度。
        (二)处理强接缝
        装配式建筑许多预制构件都是强接缝,尤其是外墙构件,在吊装安装完毕之后需要检查纠正位置,确保构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最大精准化,避免累计误差超规范;同时加强预安装构件支撑,避免构件之间出现位移现象。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板缝进行防水处理,确保板缝后期不会出现渗漏和开裂的现象。
        (三)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控制施工流程
        对于在装配式结构的住宅中进行施工的质量控制:一是要在构件连接的时候,确保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都符合设计要求,才能让建筑起到抗震的效果。二是要做好对装配式构件的保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改变构件的内部结构,避免二次破坏构件的局部结构,例如在构件上打孔、开线等。施工人员要完全杜绝构件被破坏,确保构件的完整性。也就是说,要求所有可能会破坏构件的原因都在设计期间得到充分考虑,排除问题,解决问题,使得装配式设计得到较大的改变。
        总之在进行装配式施工的时候,必须由监理单位全程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实时监控现场情况,控制吊装的精准度,避免误差。
        六、结束语
        装配式结构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广泛应用于住宅类项目,而且关于装配式的规章制度依旧在完善阶段。因此,在项目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做好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在项目初期,设计员需要严格控制装配式住宅项目全过程的质量,同时,还需要选择有经验,有战斗力的合作队伍,采用先进的技术,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波. 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 建筑与装饰, 2019, 000(011):83,85.
        [2]李朝智, 李强, 丁小虎. 装配式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标准化考评研究[J]. 建筑安全, 2019, v.34;No.371(04):31-34.
        [3]李祉衡, 张卓.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9(7):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