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开成 1 邴艳丽 2 刘华洋 2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00 1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90 2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风水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布局与选址。在古代,风水是不论建筑设计还是规划布局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研究以及生存经验的一个归纳,它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现代设计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提高生活质量,就不得不考虑风水在规划布局中以及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关键词:古镇设计,风水布局
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古镇振兴改造项目的数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但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古镇建设中的“千城一面,百镇同貌”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发展成果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已然处于半夭折状态。反观其设计过程和方法,大多是一味照搬照抄、忽略本地特点以及场地风水条件造成的。究竟该如何对待自然与建筑的关系,以及风水对建筑布局的影响便成文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风水学的基本理论
风水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营造思维,它从整体出发,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来指导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风水学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风水学理论一直广泛应用于古城、古镇、古村落等的建设之中,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的规划、选址开始指导建筑的设计,中国传统古镇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所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学习古人的营建方法来指导古镇的建筑规划设计。
风水理论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和谐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风水就是为了人类更理想化的生存居住方式而产生的一门学问。建筑与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居住感受,单调的空间也往往会使人感到压抑。而风水正是通过组织风、水、山等自然条件,以人为中心综合考虑,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
二、项目背景及现状研究
该项目为安居古城游客接待中心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安居古城。项目用地地块属旅游用地,该项目征地面积为107629平方米(161亩),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94361平方米(141.5亩),地块四面均临市政道路,交通便捷,规划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完善。项目包括“商业街、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和地下车库、汽车美容中心、垃圾站、配套管理用房”等建筑主体工程、红线范围内综合管线工程、红线范围内环境景观工程、红线范围内道路和桥梁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94361平方米(141.5亩), 总建筑面积为43090.32平方米。
铜梁区安居镇位于县城以北17公里处,面积56.78平方公里,人口4.22万,距重庆市区66公里,地处琼江、涪江交汇的南岸,距渝遂高速公路少云互通口3.5公里,国道319线横穿境内,因其水陆交通方便,曾于明朝成化17年(公元1481年)建县,后于清雍正6年(1728年)撤并入铜梁县,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百强乡镇”,商贸中心镇,重庆主城功能的重要拓展区;同时也是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潼南杨氏故居等渝西旅游环线的中心节点,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周边区域以居住区及公园绿化为主,场地西南侧布有长途车站及停车场,利于人流输送。且该地段与古镇有一定距离,有效隔离大量人流涌入古镇,对古镇造成破坏。同时,此区域为到达古镇必经之路,宜布置游客接待中心。
场地原始地形按标高大致分为三级台阶,向河流方向逐渐降低。在场地地形设计中,将较高的台地回填至临河区域,将区域内外标高统一,也减少了土石方量。
三、风水对基地选址以及规划布局的影响
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在场地选址之前首先要对基地周围山、水、风等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对建筑布局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并对其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与选择。其中,基地总体的走势、山川的脉络和水体的走向为考虑的重点,主要选择藏风聚气亲近水源之地,同时应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对于风水环境进行评估的第一点就是其整体状态的判定,其次是通过各种法则实现藏风聚气的目标。风可以理解为流动的气,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良性的气一般具有温暖湿润、含氧量高等特点,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即适宜人生存的良性气体。现代城市规划的绿化、水体等景观的组合其实就是在营造良性的气,所以风水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
基于对场地形态、地势等条件的分析,决定以尊重传统城镇风水布局为设计策略。安居古镇场地内水来势当中正冲,犯水煞,为风水大忌。若主建筑设在东侧水与路之间,则远离车道及人流来向,不利交通疏导。基地内河道内凹,形成反弓水形,风水理论中认为其是生灾退财,且不利形成内部广场空间,因此场地内风水布局需合理化解。
四、建筑布局对风水要素的回应
山、水大环境的组合是传统风水学“风水宝地”格局的必要条件,所以建筑风水讲究“藏风得水”依山傍水,这样既可以挡风又有水源,便于人的生产与生活。依山傍水的最佳选址通常是背山面水,基地位于离开水面一段距离的平坦地上,一方面山的缓坡有利于基地的排水,另一方面山上的溪流顺势而下,给基地带来充足的水源。有的甚至汇聚在基地的低洼处形成水面,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基地环境,风水上通常称此景观为“风水塘”。
反观本项目场地的地势特点,首先需要改造的就是基地的水文条件。改造基地的水文条件典型例子是皖南的宏村。该村的水系主要来自于山泉,贯穿村庄。经过一系列改造,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挖了一口风水塘,作为聚气的地点,后来又在南边挖南湖,形成真正的背山面水。尤其是改造过后,湿润的空气随南风进入村庄,泉水顺应山势可以流到每一户的家门口。
因此对场地水文的改造,首先通过景观亲水平台设置,从中打断水的连续性,破解反弓水形,避免正冲水煞,改为玉带环腰水,聚财进宝;同时形成外凸形广场空间,在拉近亲水距离的同时,增强水的亲和力。基地背靠三面环山,形如太师椅,对场地成环抱之势,山峦起伏平缓,行止有致,当中山坳正对明堂,此为基地的优势所在。利用客运站-前广场-远案山这条线,当中布置接待中心,在功能上接纳人流,布局上端庄中正,形成前有明堂、后有靠山,藏风聚气之所。
结束语:是我国传承千年的、独一无二传统文化,更是无数古人智慧的结晶。本文以基地现存的问题为基础,根据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应对策略,通过设计手段将不利因素打破,进而转化为有利因素。将风水运用到古镇设计之中,使场地的规划设计有了理论依据支撑。我们应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并运用风水理论的知识,继承和弘扬我们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让古代风水与现代建筑之间有更好的融合,更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刘来玉. 传统风水学理论对现代城镇规划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庞春勇.浅谈风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重庆建筑,2018,17(05):53-54.
[3]杨红芬. 基于风水学理念的丽水横樟村保护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