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
武汉新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3
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道路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道路桥梁的施工条件极为复杂,软土地基较为常见,其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极有可能转化为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研究,是人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文中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1导言
道路桥梁工程是确保我国交通行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民众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与研究。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现实影响
我国公路行业对软土地基的定义区别于国外,并没有详细分类,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在面对软土地基时要么矫枉过正,要么疏于防范。例如,一些地质环境导致软土地基的组成情况较为复杂,横向面积覆盖程度均匀不一,纵向土层也存在上下分布差异。软土薄厚不均要采取相对应的施工处理方式,而缺少准确真实的勘察资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统一的施工处理方案,对一些常规土层结构也造成破坏,为后续路桥工程中的隐蔽性工程和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埋下隐患。软土土层松散、内部间隙大、砂粒混合等特点形成的压缩量大、承载力弱的特征,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强降雨、降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会降低工程质量。
2.1路面硬化问题
一方面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材料混合导致土地结构不稳定,降低使用效果形成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压实程度不足,再加上内部含水量高,透水性差的因素,整体工程路面质量降低。路面硬化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在施工中完全避免的,只能通过优化设计和技术应用来降低损失,杜绝质量问题,最大限度提升使用寿命。
2.2路面沉降问题
是软土地基最常见的现实问题,而软土地基由于土地特性,引起路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广泛且复杂,通常是一些连带反应造成路面沉降或塌陷问题。锥坡不均匀下沉、路堤滑坡、高填土的推力作用、排水固结成效有限等,都会对周边或其他强度低、灵敏性高的软土地基产生负面影响。探讨软土地基对路桥工程施工中的地基沉降问题的影响,要考虑到沉降规律、速度及时长,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优化处理技术。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3.1表层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表层处理方法一般有排水法、砂垫层法、敷垫材料法和添加剂法。其中,表层排水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处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含水量较高的区域。表层排水法就是在施工前,在适当的位置开挖沟壑,把地基表面的积水进行外排,以保证地基的含水率在合理范围内。排水完毕后还需要对沟壑进行回填。需要注意的是,回填材料尽量选用砂砾或者碎石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砂垫层法适用于软土层较薄、排水性较好的软土地基。使用砂垫层法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一般选用中、粗砂的混合材料进行垫层,以保证软土层的强度。混合砂料不仅要保证洁净度,而且其含量配比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铺垫完毕后需要洒水压实。若施工地基土层不均匀,一般选用材料敷垫法。
利用玻璃纤维格栅或者化纤无纺布等材料将地基下沉位置进行敷垫,以确保整个地基均匀稳定可靠。当地基表层为黏性土时,则可以利用相应的添加剂来改善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强度,通过添加剂来有效实现地基的固结。同时,需要利用生石灰、水泥或者熟石灰等材料进行填土。使用添加剂法需要合理把控土壤含水量,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3.2粉喷桩加固技术
粉喷桩加固技术是利用从深层搅拌的方式来实现地基的加固。首先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饱和处理,其次利用水泥或者石灰等固化材料对软土进行固化,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原土地基的含水率和土体强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地基出现不均匀下沉的发生概率,为后续道路桥梁的施工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3.3水泥搅拌桩法
水泥搅拌桩法是常用的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粉土、松散砂土等地基,而且能够减少地基处理对周围路堤造成的影响。水泥搅拌桩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地基深处的搅拌加固,这样能够彻底保证地基深处的稳定性,其加固材料主要为石灰或者水泥,而深层搅拌机是主要的使用设备。同时,水泥搅拌桩法的应用需要保证地基土地平整清洁,尽可能地将施工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利用沙土将地基下陷的区域填平,以有效提升地基的处理质量。
3.4竖向排水固结法
竖向排水固结法主要应用于黏性地基。其主要操作是将竖直的排水柱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设置在相应的地基位置,以通过缩短排水距离来达到有效排水的目的,进而实现地基固结。竖向排水固结法主要利用砂井来实现,其施工方式主要以水射式和打入式为主。但是,根据道路桥梁施工经验来看,竖向排水固结法并不适用于灰碳地质地基的加固处理。同时,相比其他处理方式,竖向排水固结法的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来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
3.5加筋处理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在利用砂石垫层方法的同时,可以在适当位置增设钢筋,使二者相互配合,增加地基的承载强度。同时,也可以在排水固结法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集中布置土木格栅。土木格栅的铺放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操作,以保证捆绑、固定等环节的有序性和可靠性。钢筋或者格栅的铺设都能够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铺设完毕后仍然需要进行必要的测试实验,以确保地基的处理质量。
3.6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又被称为动力压实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采用自由落体的方式,将重量在15~45t的实物从高空落下,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这样,在实物落地的瞬间,动能会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对软土地基造成一定的外部冲击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热能。因此,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夯实处理才能够夯实软土地基,使地基更加紧密严实,以保证承载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强夯技术所需设备简单、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效果显著,但是该技术不适宜应用在高饱和度的软土地基上,也不适宜应用在泥泞土壤质地的软土地基上。
4结束语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进步,而交通运输工程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就需要加强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把控,尤其是软土地基的处理品质。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有效增加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以保障道路桥梁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郇翔天.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关键思路[J].智能城市,2019,5(22):153-154.
[2]张军.浅谈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6):77-78.
[3]张志光.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