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摘 要:伴随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尤其是水资源骤减、城市内涝等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则是应对该系列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的雨洪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发展。本文就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对城市的规划展开探究,以期将该理念完好地融合在城市建设当中。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方法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之下,带动了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了发展之下的问题。如水资源耗量过大,加之城市规划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排放雨洪等问题,而这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将该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即在降雨时,能够尽快吸收和净化,以备用水之需。
一、当前城市规划所工作开展所面临的问题
所谓的海绵城市理念,即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改动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对措施,而当下我国在城市规划中对该理念的应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一,定量分析不足。将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必须要事先作出具体的分析和调查,以及近些定量分析,才能确保生态海绵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利用各项生态海绵体促进土地的开发,然而,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天然海绵的应用,都主要依赖于文本的描述来作为定性的方式,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致使与实际情况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继而制约着城市健康性的发展。
其二,在城市规划之中,时常发生土地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脱离的情况。由于专项计划于用地计划需要具备统一性,但是大部分地区的规划人员,过多侧重于城市的功能规划,而后才是对专项规划问题的探究。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致使土地开发的强度超出基础建设设备的配置范围,从而导致两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链接。
其三,主要问题还凸显于城市的纵向规划方面。当下,大多数地区,都将纵向规划的问题排在靠后的位置,从而致使在平时的规划工作中,疏忽了该部分承载的作用,进而很容易出现纵向规划与城市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雨洪的治理问题,甚至会遭受暴雨的袭击,造成严重的内涝问题。
二、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城市规划方法
(一)改变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的规划,需要一个健康有力的规划理念,为此,规划人员应当进行全面性对海绵城市理念的了解和分析,以将该理念合理运用到自身工作当中,而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海绵城市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针,加强对生态资源保护问题的重视,如在城市基础建设中,要制定出科学性的相关管理理念和规制。同时,也需要关注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自身治理雨洪的系统等,并将其设为规划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本着该理念,实施城市的规划工作,应采取“对症下药”的手段,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合理融合该理念中的思想,促使城市规划工作的有效性,继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
纵观我国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规制,依然存在不够完善,及缺乏力度的问题,因此,想要优化该理念的实行,有必要制定拖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通过法规来督促城市建设向着该理念的指导方向而发展,且要强化其规范性,全面性,才能更好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其中规制内容,不见要包含对开发商的制约,还要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管控,并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要严格遵循该理念,以此增强该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力度和融合度。此外,还应将城市管理的相关条例设定为强制性内容,促使该理念真正落实于每个工作环节中,同时只有强制性内容还是不够的,也要设定一些相应的激励规制,以此促进开发方,及规划设计方参与的积极性,只有真正重视该理念,才能将其贯彻于实际工作当中。
(三)城市规划设计
1.城市总体规划
![](/userUpload/3(32483).png)
图1:城市总体规划参考图
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规划工作的有序梳理,才能确保后期实施环节的实效性,为此,要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为城市规划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城市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做好城市水资源的评测工作,从而掌握自身水资源的承力情况,才能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目标,以及影响该工作的各项问题。其次,根据城市道路及水系的调研,以此获取到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参考依据,同时,在总体规划中还应强化排水系统的管理,以确保雨洪、内涝等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为城市奠定下安全的保障。
2.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还应开展细致化的规划设计,以地区的地质、地貌等特点作为划分水分区的基础,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工的效果。实施利用地块开发评测的手段,来影响各项开发举措,并制定出可行性的开发对策,且作出详细的配套设施内容,为规划工作提供依据。另外,可以根据不同水分区的雨水控制量,规划地块的绿地以及建筑密度等内容,以此提出有效的指导建议。
(四)修复生态海绵体
针对天然海绵体的调节,有利于缓解污水、旱涝灾害等问题,为此,开展修复天然海绵体也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点工作。通常来说,只要是能够影响到地块流量的天然板块都应当进行保护措施,如湿地、草地等。在此项修复工作中,应当注重对禁止改建区鱼生态版块的保护,并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力度,以提升城市的自调能力。此外,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也要多加养护绿地和水环境等版块,为了修复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也可以增建一些人工湿地。同时,想要优化生态海绵体的修复强度,可以通过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形成健康的生态规模,以此提高对天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通过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城市如果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定会自食其果,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为此,针对生态海绵体性对匮乏的地区,可以利用人工建造的方式,创造出自身的生态海绵体系,促进城市雨洪的治理水平。例如,可以建设一些人工公园,加大绿地率,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打造能够改善城市污染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水系统的改造,强化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此外,在城市建设当中,可以进行工业区和社区的综合规划,创设分散式下沉绿地体系,提高吸收雨水的能力,从而为降低雨洪的风险。
总结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针对城市的生态问题和雨洪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通过该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天然海绵体的良性发展,继而推动城市向着健康的方向而迈进。总之,城市规划,需要全面了解该理念的涵义,才能将其完好运用在自身的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冯俊颖,刘冬,韩明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000(007):165.